目前分類:奧地利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後一篇奧地利遊記,內容主要是食物......


逛完城堡遺址下山後,兩人回到Haupt Platz附近的商店區,想在出發回維也納以前,找的地方坐下來吃點點心、喝喝咖啡,享受最後在Graz的一點時光。

說起奧地利可食性的紀念品,除了最為人熟知的巧克力外,另一個聞名全球的就是Hotel Sacher所推出的蛋糕Sachertorte了。這種蛋糕是在1832年由一位名為Franz  Sacher的廚師發明的,作法是在細緻綿密的海綿蛋糕中間,夾上一層香甜的杏桃醬,並均勻在外層淋上杏桃醬,接著平鋪一層醇厚的巧克力糖衣。Sachertorte問世以後大受歡迎,成為維也納最具代表性的巧克力蛋糕,自1965年開始更與一家名為Demel的糕餅鋪打起了漫長的官司,因為兩方都宣稱自家的Sachertorte才是"Original" 的。

不管哪家才是 "原創",身在Graz的我們能選擇的只有在此處開了分店的Hotel Sacher啦。因為早上才飽飽地享用下榻飯店準備的自助早餐(不是我在說,麵包怎麼那麼好吃啊?﹗純樸、簡單又有嚼勁,配上起司跟果醬簡直是人間美味......),所以決定點小塊蛋糕搭配咖啡就好:




小巧玲瓏(約3X3 cm),看起來不錯吃的樣子呢。不過旁邊怎麼沒有附贈鮮奶油啊?據說Hotel Sacher的Sachertorte旁邊會附有鮮奶油,而Demel的則是依客人要求添加;大概是因為點的蛋糕太小塊了? 拿起叉子嚐了一口,兩個人的臉都皺成一團,什麼鬼?為什麼甜成這樣??外層的巧克力甜,杏桃醬甜,海綿蛋糕也甜......吃一小口還得配一大口咖啡或水才有辦法吞下。

奧地利人連甜食都要這麼"重口味"呢。  囧rz  見識到Sachertorte超恐怖的甜法之後,igbis就打消了從奧地利下單,由Hotel Sacher空運郵寄蛋糕到台灣給父母的想法,畢竟還是別拿健康開玩笑比較好啊......─  ─" (Hotel Sacher有提供這種空運蛋糕到世界各地的服務喔!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他們的網頁看看)

另外我們還點了下圖這種美麗的甜點,外面螺旋狀的是片狀海綿蛋糕,裡面則是水果慕斯(忘記是哪種水果了),吃起來酸酸甜甜,清爽多了。




午後搭火車順利地回到維也納,稍微休息之後開始去採買送禮自用的紀念品,然後吃完晚餐再去欣賞戶外音樂會,渡過奧地利的最後一夜。晚餐吃的是另一種奧地利的傳統料理,維也納炸肉排Wiener Schnitzel:



作法是將推成薄片的小牛肉或是豬肉沾上麵包粉炸,副餐則是醃漬馬鈴薯:



所謂"推成薄片的肉片",真的是很薄,吃起來的感覺很像是"薄片版的炸豬排",大概是因為我不喜歡吃太厚的肉片吧,竟然覺得這樣還滿好吃的;馬鈴薯片是醋的味道,配肉排吃挺爽口的。附帶一提,igbis點的是素食餐,就是蔬菜加馬鈴薯下去炸,有點像可樂餅,一點特色都沒有啊......=.=

晚上的戶外音樂會欣賞的是很有名的歌劇「卡門」,由於全程都是在說法文,完全仰賴igbis的翻譯+解說,真是多謝了~m(_._)m

至於Film Festival Rathausplatz,請參考第一篇遊記

此趟奧地利之行就這麼畫下了句點。最後補充的還是食物照:





在超市找到的"寶物":橘子跟檸檬口味的金莎,據推測只有歐陸某些國家有賣(因為在英國跟法國都沒看到;但是igbis在荷蘭有找到......)。有巧克力的甜與微微果酸跟香味 ,很好吃喔~ 個人認為比原味的金莎還要讚呢!  (可惜就算多買了兩盒帶回來,還是沒幾天就被我吃光光,真是難以抵抗的誘惑啊!)



Sachertor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chertorte
Hotel Sacher: http://www.sacher.com/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依舊是Graz。


看完了高塔裡神奇的螺旋梯,眼見時間也不早了,飢腸轆轆的我們晃呀晃地最後決定吃西班牙菜,選中的餐廳就是Las Tapas。我們在戶外露天座位上坐下,周圍幾乎每張桌子都做滿了人,大家都邊談笑邊進食,享受著夏日歐洲晚歸的夕陽餘光。既然要吃西班牙菜,除了主餐外Sangria也不能少:


(※讓人一喝就上癮的 Sangria)

自從當年去英國海邊Brighton玩,Lin把Sangria介紹給我的那刻起,我就愛上了這種飲品。基本上它是用紅酒(而且最好是薄萊酒或是新酒)去浸泡切成塊狀的水果(常見的有檸檬、蘋果、柳橙......等,要奢華可以加水密桃),過了24小時,要喝的時候再加點氣泡水會更爽口。

(寫到這我不禁又要"緬懷"一下當時Lin北鼻在Surrey自製的Sangria,真是人間美味啊!想忘都忘不了呢......所以在那之後我們全都往酒鬼之路邁進了呀!)

這間店的Sangria口感還好,沒有讓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倒是裝酒的容器跟杯子很可愛,我們都很喜歡。

主餐是烤雞胸肉以及烏賊套餐,我一直覺得烏賊套餐比較好吃耶,絕對不是因為它在Lin北鼻的盤中所以別人的東西比較好吃喔。烏賊新鮮有嚼勁,淋上檸檬汁後味道很清爽;雞胸肉還滿嫩的,左邊那盤青菜蒸的有點過爛了 ^^bb。
 

(※兩人點的主餐,近端的是雞肉餐)

填飽了肚子最愜意的莫過於在暮色裡徐徐晚風中散個小步,消化一下食物順便納個涼。我們沿著來路回走,到了Mur河橋上赫然發現河道中央有個巨型閃亮的"物體",外型像極了淡菜(mussel)殼的Island in the Mur:


(※昏暗的河景,加上閃耀的Island in the Mur,一切盡在模糊中......)

Island in the Mur是因應2003年歐洲文化之都(Culture Captial of Eurpoe)所新建的,跟上一篇介紹過的"友善的外星人"一樣都是未來派的建築,兩者已經成為Graz的新地標了。建築物內部有咖啡座還有小型露天劇場,不過很奇怪當天一整個冷冷清清,稀稀疏疏的只有少數幾個人坐在那,可能是恰巧非假日沒有舉辦活動吧。

天色暗下來的時候,涼意就起。穿過從貝殼內伸展出來連接岸邊的"手",造訪河中央透明閃閃發亮、非常有個性的建築物,然後又從另一隻"手"走到對岸,真是有趣又難忘的體驗。

詳細介紹:Island in the Mur


(※再來一張。往"貝殼"內部走去時拍的,延續模糊風 XD)


隔天的行程規劃是舊城區北方的城堡半日遊。Schlossberg城堡公園位於標高473m的山丘上,或者應該說是整座山丘都是城堡的遺址。Ferdinand I為了防禦土耳其軍隊入侵而建了這座城堡,後來遭受拿破崙軍隊的破壞,整座城堡只剩下高塔鐘樓、水井跟部分斷垣殘壁,昔日城塞已經變成視野極佳的餐廳,供遊客盡情享用美景。


(※ 由山丘俯瞰的Graz美景。左邊為新城區,Mur河維新舊城的銜接)

要上來這座城堡公園有兩種選擇:纜車跟徒步。我們找纜車乘車處的時候又"照例"迷了路,因為乘車處在不起眼的小巷子裡,兩個人手拿地圖在附近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問了好心的路人才找到。纜車來回一趟的花費我忘記了,不過回程的時間有限制再上山時間的一個半小時之內(同樣的這一點也不是很確定,因為畢竟已經過了整整一年....orz||||);不過就個人經驗來說,一個半小時遊覽城堡遺跡已經是綽綽有餘,想以這種方式上山的人大可不必太擔心。


(※造型繁複細緻到不行的水井)

我一向很喜歡登上小山丘然後往下鳥瞰的景色,靜靜凝望深深呼吸,整個人都酥活了起來。下山之後才11點多,我們回到昨天逛過的市區,打算吃頓提早的午餐而後坐火車回維也納,不過那是下一篇要說的事了。


再次抱歉這一篇又拖了這麼久。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融合古典與前衛的Graz



再拿地圖出來看圖說故事,實際看看才會對Graz的地理比較有概念。(圖中的箭頭是我們此次旅行的走向,我用小畫家畫的,醜醜的請見諒 >.<)

經歷小波折後終於來到Graz,第一個讓我們期待的不是這個城市的風光,而是下榻的地方:我們將在三星級旅館住上一晚,是此趟旅遊中最"高貴"的住宿。當初上網訂房的時候在Graz找不到可以線上訂房的B&B或是youth hostel;反而看到許多在近郊的酒莊(其實好想去住住看,因為還可以參觀葡萄酒廠),考慮到交通的因素之下,還是選擇了這家離火車站比較近、位於市中心的旅館,反正也只比草莓貴個十幾歐元:Best Western Hotel Drei Raben

Check in 之後發覺,三星級的旅管果然沒讓人失望啊。  不過因為我沒有照片,所以還是把焦點轉向Graz的市容吧!踏出旅館沒走多久,穿越第二個大型的十字路口時就發現了下圖的建築:


(來源:http://performative.wordpress.com/2007/05/02/kunsthaus-graz-spacelab-cook-fournier/)

當時我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只覺造型很新奇,遠遠眺望了許久,還依它的外觀替它取綽號:

igbis:『妳看,是屁股耶。』
Ally:『......我覺得比較像胸部耶。』
igbis:『比較像屁股啦。』
........................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人家是一間新的美術館,叫做『友善的外星人』啦。(圖片的來源網站有介紹,可以去看看喔。) 說來也怪,儘管我們對『友善的外星人』的外表"讚歎"個不停,卻沒有想要進門一窺究竟的欲望,連走近點一親芳澤都沒有.......只能說是無緣吧!

信步走過橋,下方是湍急的Mur河,這條河同時也流經舊市區與新市區的邊緣。過了橋以後就是舊市區,市區中心的Haupt Platz郝普特廣場生氣勃勃,熱鬧異常,賣冰淇淋、零食、水果的小攤販隨處可見,遊客穿梭如織,吃著、笑著、大聲喧嚷著,享受著晴朗的夏日。

廣場中央有噴泉,噴泉上豎立有雕像,那是人稱「修泰亞王子」的約翰大公,他與平民女性結婚而身受庶民愛戴。廣場的南邊不遠處是Landhaus省政廳,是殘留在Graz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之一,附近還有武器博物館,建於1642年,原本是防備土耳其入侵,貯存兵器的武器庫,館內保有戰爭時所使用的器具約三萬多件。

我們並沒有非要看到什麼明勝不可,所以有點懶散地在舊市區內漫步,邊喊熱邊欣賞中世紀風貌的建築與石板小徑,就我個人對歐洲建築的偏好,有如身楚視覺的天堂啊。


(※郝普特廣場旁Herreng街上的建築,這一帶都是商店街)

穿越了Herreng街,我們在小巷子裡愜意地繞來繞去(好吧,或許沒有字面上描述的那麼輕鬆,因為實在太熱了。) 我們要找的是十五世紀時Fredrick III所建、當時拿來當住所的皇宮(至於為何獨挑這個地方非看不可,稍後會說明);只不過在找到皇宮前,先來到了大陵寢跟大教堂:


(※隱身於狹小巷弄裡的大陵寢,大教堂則位於其左方)
 
大教堂也是Fredrick III在位時興建,用來當作教區與宮廷的教堂,教堂內牆上的濕壁畫以及巴洛克風的裝飾都值得一看,可惜我們抵達時已經是傍晚五點多,錯過了開放的時間。大陵寢(Mausoleum)則是皇帝Ferdinand II在30多歲時就開始興建,1619年完工後又花了很多時間裝潢內部,遽聞包含了表現主義、巴洛克,還有兩者過渡期間的演變,相當多樣化;可惜也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無緣入內參觀。

往北邊走出小巷子後,一條小街橫亙,而皇宮就在對面。然而我必須說,隨著物換星移,皇宮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哥德式風貌,僅留一座高塔讓人勉強得以辨認皇宮的現址。我們特意要瞧的是這座高塔裡的螺旋梯,樓梯分為左右,半圈交替;igbis跟我各走一道梯子網塔頂爬,有時候可以看到對方有時候又只能聽到聲音,頗有走迷宮的味道。


(※螺旋梯)

照片拍的很差,完全沒有把特徵表現出來......|||||||,還是參考一下igbis的網誌吧!人家很用心地用錄影的方式把螺旋梯紀錄下來了呢。(北鼻我聽到妳可愛的聲音突然好想念......真的有一年沒聽到了呢......Q_______Q)

最後再分享一張Graz的街景:黃昏時刻,幾百年的老建築以及街道,來來往往的旅人,每一步都在這個中古世紀的城市劃下足跡。




補充個Graz概述:http://en.wikipedia.org/wiki/Graz
不好意思這篇拖了好久才寫完,五月底發生了讓人不愉快的事情。
祝福大家都能事事順心。(尤其是igbis 北鼻,想妳喲 >o<~~)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從Salzburg到Graz

夏日的奧地利天氣變化迅速,前一天還陰雨綿綿、攝氏溫度十幾度,才隔了一晚就變成了艷陽高掛、雲淡風輕。

我們今天要離開住了三晚的薩爾茲堡,前往下一個城市:更東南方的Graz。不過在離開薩爾茲堡以前,我們還必須完成一項前天就預約的行程,那就是回到吃Apple Strudel的同一家咖啡館,品嚐薩爾茲堡的傳統美食,也是最著名的甜點──Salzburger Nockerl。(我們兩人好像真的很會吃啊 =.= 遊記裡面好多食物)


(※薩爾茲堡甜點Salzburger Nockerl)

根據可靠消息(?)指出,Salzburger Nockerl是由打得發泡的蛋加上麵粉烘烤而成,口感非常鬆軟,但是可想而知作這道甜點的過程可能繁複且費時,難怪當我們點的時候女服務生臉色稍微「囧」了一下,大概心裡在想說,天哪!早上十點多這兩個女生點Nocker?

圖片裡可以看到送上桌的Nocker呈「山」型,最上面灑了細糖霜;剛出爐的那股香味啊,只有在場的人能理解吧。望穿秋水的兩人趕緊先挖一口送進嘴裡,登時滿嘴的濃郁蛋香,底部還鋪了一層果醬,以味道及顏色來分辨應該是醋酸李加上覆盆莓之類的,總之整體的口味相當特別。

因為是發泡的雞蛋做原料,所以Nocker出爐後放久了還會"萎縮",迅速且明顯,兩人都是看了傻眼:


(※皺紋開始出現的Nocker,也塌了一些)

因為它的"崩塌"實在太驚人,因此也不顧已經飽了,兩人拼命的吃,吃到後來有好幾天只要想到雞蛋就怕的程度。囧


(※被吃掉三分之二的Nocker,皺紋更明顯了....)

基本上,一份Nocker的份量應該至少是3~4個女孩子共享比較剛好......igbis跟我後來在火車上聊到,原來女服務生的表情還有另外一個意涵哪!

其實在等待Nocker上桌前,因為挨不住餓,所以除了喝咖啡以外,又到櫥窗前選了Esterhazychnitte,一種數層賀塞爾核果餅乾之間塗奶油的蛋糕,最上層劃巧克力:


(※照例很甜的Esterhazychnitte)

現在想一想,自己好像Friends裡的Joey,感恩節的火雞大餐前還在吃大包洋芋片....orz 
(Joey:Let me explain to you how the human body works.
           I have to warm up my stomach first.
           Eating chips is like stretching.
           Don't worry, Tribbians never get full.   XD   EP8x9 )




肚子鼓鼓地我們要離開薩爾茲堡了,其實有點依依不捨,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愛薩爾茲堡,愛她的稍微悠閒、稍為慵懶的氣氛,愛她夏日黃昏河畔的景致,愛她音樂節慶獨特的明朗歡樂;更別說此地是莫札特的故鄉,周邊湖區又如此嫵媚。不過短暫的相聚過後,終須一別。

撘上火車,我們有些許不安,不知道昨天「鐵路運輸出包」的戲碼會不會再度重演?應該不會吧,畢竟這一趟是連接兩個大城,不像Hallstatt那麼幽靜隱密(說白話一點就是"偏僻" ?);況且,連續兩天遇上出包的機率也很小。事實證明,我們又錯了......ORZ

火車走著走著又突然停了下來,接著車長解釋說『連結兩站的鐵路出了點問題』,請乘客改搭巴士到某站去,然後再從那裡繼續搭火車。 不過也因為這個小插曲,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鐵路線沒經過的、東南邊的山區風光:






這一帶大概已經在Styria聯邦州內,州首府即為Graz。Graz是奧地利境內最靠近南斯拉夫的大城,而她的名字也來自斯拉夫語『Gradec』──意即"小城堡",顯示出過去斯拉夫民族在此地活耀的悠久歷史。

搭巴士然後又轉回火車,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順利地抵達了Graz。




那麼下一篇主要內容就是Graz。回頭看看,這一篇的主題好像就是我們有多會吃..........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美的性靈:Hallstatt 哈修塔特(續)

人類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貪圖乾燥以及溫暖所帶來的舒適感,所以細雨斜飛的Hallstatt湖畔,這家小餐館擠滿了人;就著美景用餐、喝咖啡、與身旁的同伴談天,不算好的天氣裡也有美好的時刻留存,而還有什麼能比飢寒潮溼之後,一腳踏進溫馨舒適、供應飲食的小地方更為美好呢?

我們各點了一種奧地利傳統的湯品Frittatensuppe,是一種加了細切薄煎餅的清湯;除此之外還點了咖啡。咖啡先上桌,上面很慷慨地疊了厚厚的鮮奶油,因此下圖這位可愛的小姐露出了苦惱的表情:XDDD



後來用手邊的紙巾把那一"沱"鮮奶油挖起來包好,才享用起咖啡。過了一會兒熱騰騰的Frittatensuppe端上桌,香氣四溢;光聞著就有滿足的感覺;



可是嚐了以後卻發現,湯好鹹啊!再加上泡在湯裡軟爛的煎餅,整個就是泡麵湯的味道~囧
奧地利人都喝這麼鹹的湯,吃很甜很甜的甜點,長期下來不會有健康方面的問題嗎?(看可愛的小姐喝了都皺眉頭了.....XD)



喝湯的時候"不小心"聽到鄰桌一對老夫妻與一位年輕女孩的對話,老夫妻聽起來是奧地利居民,而年輕女孩是在維也納唸大學的外國學生,趁著暑假在奧地利境內四處遊玩。她說Hallstatt真是她所見過最美的地方,由於昨天才去過格拉茲Graz (也就是我們下一個要去的城市),所以她拿兩個小城做比較,說Graz有Graz的韻味,Hallstatt有Hallstatt的美......(這聽起來有點像廢話,年輕女士當然有提出比較具體的見解,可惜是隔數月,我已經差不多全忘了 ^^||||||)

旅遊的樂趣之一就是這種與不同背景、不同國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萍水而遇吧!縱使時間短暫且重逢無期,無論如何相遇的時光已經成為人生裡特殊的一段回憶,而我想這也是生活賜予我們的寶藏。

身子暖和肚子也飽了,鑒於停留的光陰可貴,所以我們兩人拋下了安逸再度走向陰雨綿綿的室外。看到有趣或可愛的店就進去晃晃,期間還在一家手工香皂店買了香香的手工香皂。


(※哈修塔特小商店的櫥窗,非常可愛 ^^)

走回馬克廣場,"赫然發現"再廣場附近有一間博物館(說赫然發現是因為明明剛剛就有路過,卻沒有仔細看),稱為哈修塔特文化遺產博物館Kulturebe Hallstatt,是由原本的鄉土史博物館與史前博物館合而為一,館內展示了岩鹽開採的歷史以及許多古文物。看看離搭船的時間還有大約一小時,所以我們便買票進去參觀(一樣有學生票可以買)。

  
(※博物館門票--正面)                       (※博物館門票--背面)

博物館的內涵相當豐富,包括九大主題展示區,自最早這塊土地的發跡開始說起。我們原本以為很快就能看完,結果走完第一區以後就開始走馬看花,不時想著:「啊?還有喔?還沒完喔?」真是萬分對不起哈修塔特的文化遺產以及自己的荷包。orz  

如果有計畫到Hallstatt去玩,停留時間夠久, 又對博物館這類有高度興趣的人,一定要規劃充裕的時間,這樣才不會急急忙忙趕場似的,過眼即忘。這次對Hallstatt的遺憾還真不少,像是只看到因夏季的雨水而濕濡的景色,而沒有見到陽光下的Hallstatt;或是明知道有好玩的鹽礦坑卻沒有辦法上去"探險"等等。我相信Hallstatt附近一帶一定還有更美、更純淨,或是更有趣的特點足以讓旅人的腳步駐留更久;不過轉念一想,說到令人難忘,Hallstatt已經成功地停留在我心裡了,期待能與她再度重逢。


(※碼頭等搭船)

 最後是等轉火車的小站: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的性靈:Hallstatt 哈修塔特


這一天計劃到鄰近湖區哈修塔特。從地圖來看,Hallstatt位於薩爾茲堡東南方,(地圖在第六篇遊記) 哈修塔特湖Hallstattersee岸。雖說是可以由薩爾茲堡當天來回的距離,出發前搜尋交通資訊的時候還真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當初規劃行程的時候igbis很認真地上網看背包客的討論區,說是由薩爾茲堡到Hallstatt有火車可以直達;但是我們在草莓旅館上奧地利國鐵OBB的網頁查詢時刻,卻顯示要到Hallstatt需要轉公車......

我們的心理狀態是 "囧" ,OS是" 什麼鬼?" ,問了草莓的人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後來決定隔天直接到火車站問,反正頂多搭火車、轉公車、再轉船嘛~~~(可想而知這種複雜的程序對我們兩個怕麻煩的人來說,是多麼地○○XX。

隔天一早就開始下大雨,氣溫像溜滑梯一樣亟遽下降,終於符合我對"歐洲避暑"的期待;但是降到十幾度真的太低了,衣物又不夠保暖,所以我一直打哆嗦(這女人真難伺候,太熱也不行,又怕冷 XDD)。事後回想起來,這些彷彿是在預告接下來當天的運勢。

幸好到了火車站,站務人員跟我們說有火車直抵Hallatatt,還給了我們時刻表:請見igbis網誌。仔細看看回程最晚的車次是6點多,我們搭的是10點的車,加上來回車程四個多小時,能夠在Hallstatt停留的時間真的不多,所以建議想去Hallstatt的人,最好規劃在那邊過一夜,時間上會比較充裕。

上了火車找到包廂座下,這種六人式的包廂,有趣與尷尬之處就是會跟陌生人面對面坐著;這次我們找到一個看起來比較安靜的,裡面有一位中年女士、一位年輕帥哥。車子發動走著走著,過了好幾站,期間帥哥下車了,女士也下車了,整個包箱只剩我們兩人;看著車外不斷下雨,濕濡著奧地利小鎮的景色,想像即將抵達的Hallstatt會有多麼美麗......


(※ 有點想睡,又餓的兩人 )

突然之間,火車停了下來,原本以為像臺灣火車一樣有時候小暫停等會車什麼的,豈知這一暫停停了非常久, 中還聽到列車長跑來跑去很多趟,打電話又用德語廣播,接著就看到維修人員冒雨趕來,大概是火車哪裡出問題吧。


(※從車門往外照)

一個多小時後,列車長大概放棄了=.= ,通知大家先下車,然後換搭幾分鐘後會到站的列車,這時候大家都已經又餓又冷了。事後igbis跟我一直在納悶奧地利的鐵路系統到底是怎麼了,因為隔天我們要去格拉茲Graz的時候又遇到火車麻煩,難道是我們出來玩被詛咒了? 

坐火車到同名車站後,你以為這就到Hallstatt了嗎?不,還要坐船渡湖而過呢,煙雨濛濛的,要浪漫有浪漫,說氣氛有氣氛,可是不要那麼冷該有多好啊。不知怎麼地,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情景,居然連想到Harry Potter裡,霍格華茲的新生規定要坐船渡湖到學校的情結。


(※ 非常有飄邈感的湖上風光)

上岸後我們不是馬上急著欣賞Hallstatt的美麗景色,而是跑到觸眼可及的第一家商店買食物(我還買了一把傘,因為雨下個不停,而igbis已經在維也納買了把畫滿音符的傘了....),買了從未看過口味的巧克力、洋芋片,全部都是零食,既然肚子餓也無法挑剔。囧


Hallstatt是塞爾特(Celtic)文明的發祥地,塞爾特語的「鹽」就是「Hall」,世界上最古老岩鹽坑即位於此地。這座建立於湖岸峭壁上的小鎮,由於本身的歷史價值以及大自然保護,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其餘關於小鎮歷史的部分,請參閱最底下的連結,在此就不贅述)

馬克廣場Marktplatz(見下圖)從以前就是小聚落的中心,是各種市集聚集、居民休憩的場所。廣場上有一座噴泉,周圍有小商店、民宿還有一座天主教堂以及一座新教堂。整個鎮精緻小巧,如果沒有要去參觀鹽坑,徒步就能走完。


(※馬克廣場)



(※照例要照一下可愛的房子 )

我們沿著主要的大道走,由於下雨又擔心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做纜車上去鹽坑瞧瞧。下面照片可能看不太清楚纜車線,不過那個山頭就是鹽坑的所在位置 (真的是有點遠吧......)。



(※鹽礦山,照片上半部)

所以我們只是沿著湖邊在雨中漫步,逛逛可愛的小商店,並且又冷又餓忍的受不了時,找了一家可以欣賞湖景的小餐廳休息,不過那是下一篇要說的事了。:P



(※Hallstatt山光水色,下雨也無法掩蓋其秀麗之姿)



參考資料:

Hallstatt (內有美麗的風景,值得一覽)

Hallstatt 維基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爾茲堡:米拉貝爾宮與莫札特故居。


米拉貝爾宮Schloss Mirabell是此趟真善美之旅的終點站,位在薩爾茲堡新市區,1606年因沃夫‧迪區Wolf Dietrich大主教之令,臨河而建;原本以他的情婦莎樂美Salome Alt為名(這是啥主教?可以偷情喔?), 後來繼任者更名為Mirabell。宮殿在1818年遭受祝融之虐,重新修整後內部局部對外開放,也有一小部份為市政府跟市立圖書館應用。



(※米拉貝爾宮庭園)

米拉貝爾宮庭園免費開放,正值觀光盛季,遊客處處。因為是真善美之旅,所以也不能免俗地去看看拍攝電影畫面的地方,像是庭園裡的階梯啦、噴水池還有飛馬造型的石雕。


(※ 飛馬噴水池,水髒髒的耶~~)



(※角斷掉了......好痛 Q.Q)

大家看照片就知道當天天氣晴朗,艷陽高照;我們從湖區回來的時候又剛好是下午一兩點的時候,氣溫正高,所以看到有綠蔭就有種很"感激"的感覺,雖然綠蔭稀稀落落。^^"



由於又熱人又多,我們去是內逛了逛紀念品店,買了些漂亮的明信片以後就決定離開米拉貝爾宮。


(※沿著一排美麗的花朵而站的,那位紅衣的小姐是誰呀? XDD)

我們過河回到舊市區,先去前晚的義大利餐廳吃午餐,打算填飽肚子再去莫札特的出生地Mozart's Geburtshaus。


(※帥大叔的義大利餐館)


莫札特在這棟房子出生,住到七歲全家才搬離;館方儘可能地維持莫札特一家居住時的模樣,不管是傢俱跟房間格局的運用,還有莫札特的親筆書信、樂譜、肖像畫跟小提琴等。
館內提供語音導覽服務,解說得十分詳細。因為不能照相,所以只照了他們的院子,下方參考資料的連結網頁有內部的圖片。


(※院子)

踏出莫札特出生之家後,兩人的荷包又稍微癟了點,紀念館內的gift shop真是厲害呀,讓人抵抗不了誘惑,不買都覺得可惜。我們在附近閒晃,經過大教堂。自從1920年以來薩爾茲堡音樂節的序幕都是在此教堂前方的特設舞台揭幕。我們恰巧遇上當晚表演的演員入場,周邊圍了好多人很熱鬧。照片請見igbis 的blog

後來又走到了前面提過的皇宮旁的聖彼得教堂St. Petersstiftskirche,還有後面沿著岩壁的墓園(走過去以後才發現是墓園,並不是去 ^^" ); 這兒的遊客沒有其他地方多,但是也不少,有些人看起來是特地走來墓園看看的。


(※墓園)

舊城區的一個好處就是景點與商店街彼此距離都不遠,用走的就能到;看歷史建築看膩了可以去逛商店,哪怕只是招牌或櫥窗也好,其多元性和創意會讓人莞爾甚至是留連不走,上一篇介紹的Christmas in Salzburg 就是例子之一。


(※1594年就存在的老書店)


(※連招牌都是貓頭鷹,有夠可愛)



(※知名品牌ZARA到了薩爾茲堡,連招牌都走可愛風)

逛累了可以走進咖啡店享用奧地利有名的Apple Strudel,其實就是蘋果派啦,旁邊附一顆香草冰淇淋;稍微甜了一些但是味道還不賴,配著咖啡吃是一大享受呢。


(※熱呼呼的蘋果派加涼涼的冰淇淋~~)


美好的一天就在美食中結束。



參考資料:
Schloss Mirabell

Mozart's Geburtshaus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薩爾茲堡:The original sound of music tour

薩爾茲堡除了以莫札特的出生地而自豪外,另外眾所皆知的就是1965年音樂劇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的拍攝地; 除了薩爾茲堡外,也少不了風光明媚的薩爾斯干馬特Salzkammergut。



(※Salzkammergut週邊地圖)

"Salzkammergut"意指皇家領地的鹽倉,為於薩爾茲堡東南方、市區巴士約一個小時的高地;群山環繞,70座大小湖泊宛如寶石散佈,有山有水還有溫泉,難怪除了採鹽礦,此地也是從前貴族們最愛的避暑療養勝地。

我們在草莓青年旅館的櫃檯看到「真善美旅行團」的 DM,於是報名參加;團費大人是35歐,學生價剛剛查了一下票根是30歐元。下面有此家公司的網頁連結,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閱一下,他們提供的行程滿多的,除了The Original Sound of Music Tour,我們對Eisriesenwelt Ice Caves Tour,去參觀全世界最大的天然鹽洞也很感興趣,可惜時間不夠沒去成。
The original sound of music tour

整個旅團的重點顧名思義針對「真善美」電影的拍攝地點而設計,大巴士由市區出發,先往南到Leopoldskron(上面地圖看不到),這裡是拿來當作電影裡the Trapp家族的大房子,現在則是美國哈佛大學的財產(印象中很幽默的導遊說,是當年三位哈佛退休的教授合買下來的,現在奧地利政府要跟哈佛交涉買回來,哈佛都不肯......真是邪惡的美國人啊 XDDD):


(※Leopoldskron Palace) 

天氣好,湖水也看起頗美,不過據說拍攝瑪莉亞跟孩子們划船落水那一幕時,其實水溫很低,還因為導演的要求拍了兩次。orz



由Leopoldskron繼續往南到Hellbrunn,這個"大鳥籠"有看過電影的人應該不陌生吧。長女Liesl跟小男友Rolfe的幽會以及瑪麗亞與Von Trapp的定情之夕的場景都是這個十七世紀就建好的hunting castle。

那個門據說以前是沒有鎖上的喔! 可以讓遊客進去眼一下電影。可是有一次有一位婆婆學電影裡Liesl從一個長凳跳過另一個長凳,不慎摔下來傷了骨盆很嚴重;從此之後"大鳥籠"的門就鎖了起來,避免發生意外。(的確,到了現場不過過戲癮是滿難的,如今我們也只能望"籠"興嘆了......)

既然沒辦法進去載歌載舞,那就合照紀念吧。



遊覽車繼續往Salzkammergut山群開,眼裡見到的景色也越來越清幽;途中經過好幾個湖泊,有的只能遠遠地從車內看,但是湖水的顏色非常美麗。電影開頭的場景是在Fuschls湖到St. Gilgen聖吉爾根這段路程間拍攝的;Fuschls湖沒印象有看到,但是聖吉爾根東邊的Wolfgangsee沃夫岡湖也很美,車子再這停留了一會讓我們拍照(真的是觀光團行程 )。



照片無法顯現出當時藍綠湖水的真正澄澈,是唯一小小可惜。而沃夫岡湖北岸的同名小鎮則有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流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沃夫岡的信徒來到當時被稱為"阿巴湖"的湖畔修行,某一天,他聽到神諭指示他『沃夫岡!用你的手執斧頭,再輔投落下的地方建一座教堂!』。虔誠的沃夫岡遵循指示,在西元976年建了一座教堂,也就是聖沃夫岡朝聖教堂(Pfarr und Wallfahrtskirche St. Wolfgane);曾經在西元1429年因為市區大火而遭受波及燒毀,1477年重建完成後到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朝聖的重要景點。旅團沒有在小鎮停留,不過由市區往後方夏夫堡山頂的景色也是電影場景之一。詳細介紹可參考:
Lake Wolfgangsee
Lake Fuschls



繼續往北邊山谷走就會來到Mondsee以及鄰近的同名湖泊(蒙特湖),據說是"月亮"的意思(真美啊~~)。蒙特湖鎮會被列在"真善美旅團"旅遊景點名單上的原因是因為鎮上有一座很有名的教堂:Mondsee Cathedral,也就是電影裡的結婚教堂。


(※造型挺夢幻的Mondsee Cathedral)

我們在Mondsee鎮上停留約一小時,除了走訪教堂另外也逛逛小鎮街;真的是很小,主要街道才兩三條,而最熱鬧的就屬教堂前,餐館、紀念品小店等等,還有一間不大的超市。從教堂到停車場要走一小段路,這中間可愛小巧的民宿林立,看了讓人時在很想住上一晚體驗一下奧地利民宿的氣氛呢!


(※Mondsee鎮的民宿。好可愛呀~~歐式的建築對我的殺傷力真大......^^bbb)

離開Mondsee後就一路坐車回薩爾茲堡市區囉,回市區之後的事下一篇再談吧。

最後補充一下在igbis網誌上提到那個"可以直接飲生水"的湖泊,那就是特勞湖Traunsee(地圖中最右上方的那個湖,沒有標記出來....^^")。這座湖泊深達228公尺,但是比起其他同樣是由冰河剝削而成的湖泊,特勞湖的透明度也最高,水質澄澈甘美,可以直接生飲,據說喝起來冰冰涼涼的,聽在igbis跟我的耳中,時在恨不得馬上飛去趴在湖畔大口喝水啊......

可是我想當天應該是沒有經過特勞湖,因為太北邊而不在旅團規劃的範圍內;特勞湖畔的葛姆登Gmunden是有名以陶瓷著稱的城,廣受奧地利人喜愛,只不過我們這次沒有去就是了。

若有機會再去奧地利,來一趟Salzkammergut週邊的深度之旅也不賴,山光水色家上可愛的民宿,光想就很美好。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城市印象:薩爾茲堡 Salzburg


薩爾茲堡的地理位置圖請見下面地圖:


(※圖片來源:HERE)

奧地利總共有九個聯邦州(Bundesland),維也納屬於下奧地利州,而維也納西南方的薩爾茲堡則隸屬薩爾茲堡州。從維也納西站搭火車到這自古有名的「鹽城」,大約三個小時;沿途一些小插曲請參閱igbis的網誌,因為自己沒有照片,就不重複寫了。(已經開始偷懶了吧......|||||||)


薩爾茲堡以鹽而興盛繁榮,原住民採鹽的歷史可以回朔到西元前2500年;在羅馬時代薩爾茲堡更是重要的鹽集散地。雖然羅馬帝國滅亡以後薩爾茲堡一度成為廢墟,西元七世紀末一位名為魯伯特的主教(Saint Rupert)由巴伐利亞公國取得這塊土地後,興建了聖彼得修道院,而環繞著這座修道院的市街則稱為「薩爾茲哈堡」,亦即今日薩爾茲堡的雛形。


西元1731年薩爾茲堡獲頒大主教座,在當時的歐洲大主教可擁有的財富與權力相當於一國領主;除了利用人民稅金興建大量的宮廷、城堡,更因政治宗教的緣故與羅馬教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建築風格也較偏向義大利式的壯麗風格。

我們抵達薩爾茲堡的時候是下午四點多,踏出車站走上街道找草莓青年旅社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這座城市與維也納不同的氣息,只不過當時並不知道那是更古典、更優雅壯麗的中古世紀風情。


(※流經市區的薩爾河Salzach,最遠處是郝恩薩爾斯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攝於草苺青年旅館附近)

薩爾茲堡以可說是獨立小國的型態存在直到西元1803年,拿破崙法國軍隊的襲擊,大主教領地被廢除,之後兩年期間一度由奧地利與Berchtesgaden共管;1810年回歸巴伐利亞,但是1816年的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後,薩爾茲堡成為維也納的所屬地方都市。

找到了不太好找的草莓青年旅館後,我們沿著河畔慢慢散步,邊欣賞明媚風光邊閒聊,最後來到舊城區。先來到購物街蓋特萊德巷附近吃晚餐,這裡不只遊客多、商店多,小餐廳也多;選了一家看起來很不錯的義大利餐廳,兩人合點蔬菜披薩跟沙拉,味道真是好得沒話說。




手工披薩食材新鮮,以爐火烤得恰到好處;沙拉很大一碗,材料豐富,意式醬汁十分清爽;老闆大叔又很有中年魅力......(喂,離題囉)




咳嗯。總之填飽了肚子就開始閒晃,如同我上面說的,蓋特萊德巷商家很多,除了精品店以外還有一些很特殊的店,例如專門賣聖誕節飾品的Christmas in Salzburg:



當我看到櫥窗裡的擺飾時真的忍不住要學日本女生拼命喊『 かわいい~~~』,兩人拿著相機更是一直拍,怎麼會可愛精緻到這種地步呢??





光是看著彷彿又置身歐洲的聖誕節氛圍裡,讓我好懷念。

當然也有下面那種專門賣薩爾茲堡傳統服飾的店,而且不只一家:



兩人看了都覺得這種傳統服飾真是太可愛了,好想買一套來穿在身上,可惜價格有點太高了。不過穿這樣走在英國街上或台灣街上應該會很引人注目吧......大概會引起眾怒然後被圍毆。

薩爾茲堡是莫札特的出生地,因此比起奧地利其他地方,對於莫札特這位音樂神童的景仰更高,有遊客必到的莫札特廣場Mozartplatz、故居、莫札特之家;另外每年剩下七月底到八月的Salzburger Festspiel更是為了紀念莫札特而舉辦的音樂慶典。

鑒於時間,故居跟紀念館都關門了,因此我們先走去莫札特廣場:


然後是附近的皇宮廣場Residentzplatz:


與皇宮:


所謂皇宮即為大主教館邸,1595年興建,大主教統治時是整個薩爾茲堡的權力中樞。現在這棟建築的局部被當為美術館以及薩爾茲堡大學的法學部來使用(真想在裡面上課看看啊....);另外皇宮裡的會議廳則是當年年僅六歲的神童莫札特首度在大主教面前演奏的地點。皇宮對面是市政廳,市政廳的鐘樓─葛洛肯編鐘(Glockenspiel),35只大鐘每逢7、11、18點時就會自動演奏莫札特的曲子。



由於天色漸暗,加上隔天要早起的行程,我們往草苺旅館走回;最後附上一張河畔的暮色作為這篇的結尾。



夕陽的微光、潺潺的小河、闌珊的燈火,以及涼涼的清風,總是能引起人無限遐思與感概。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城市印象:維也納北邊森林→貝多芬小徑


在本篇開始之前,我要先感謝一下X英出版社所出版的「世界自由行‧維也納與奧地利」一書,此書的長相請參見igbis的網誌 ;由於此書,才有這趟貝多芬小徑的美妙旅程,也間接地為這第四篇遊記產生些意外的題材。

購買旅遊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助旅行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省事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偷懶 =_=)知道,某個陌生的國家或城市最值得一遊之地,作為為規劃行程的參考。從「世界自由行‧維也納與奧地利」一書看來,維也納北方森林Heiligenstadt一帶除了有貝多芬大師的夏屋、遺書之家以外,還有大師每天散步、激發他寫下『田園交響曲』的小徑與小河,如此特殊意義的地點,花個下午去看看也是應該的。

先由U2的Schottentor-Universitat站往下搭到U2 線的北方終點站Schottening,在此轉U4然後一直搭到此線終點站Heiligenstadt。依照"萬能的旅遊書"上的地圖,這些點都不難找,只要出了地鐵站再轉搭市電或省錢走一小段路即可。

午後兩點多,日頭赤炎炎,氣溫向攝氏40度飆高;對於徒步的旅行方式來說,真的不能算是舒適的條件。兩人以熱暈頭的狀態走著,不時停下來擦汗、補充水分還有查看地圖(請見下圖);待找到Grinzinger Str.的時候,看地圖應該可以找到貝多芬的夏屋跟遺書之家了,但是走來走去看了許多建築都不像;一條街左邊右邊來來回回實在很累也很氣餒,因此決定先隨便走進一條小路然後在某個公有庭園坐下來小憩,然後去找Eroicagasse(英雄巷),連接散步道也好。


(※翻拍自旅遊書,畫質不佳請見諒)  

休息時我再仔細研究書裡的地圖,想知道是否哪裡看錯或是會錯意,此時發現了一件相當神奇的事情:這一帶除了上述著名的,與貝多芬大師相關的景點外,也是有名的葡萄酒區,所以書裡用兩個主題與分頁介紹,並且分別附上地圖:



眼尖的人可以發現,啊明明就是同樣的地區,為什麼兩個圖裡藍色框框圈起來的「貝多芬的夏屋」會在不同的方位??!!  難怪剛剛怎麼找也找沒,如果夏屋真的"搬家"英雄巷附近的話......先是無言而後狂笑,兩個人熱到連生氣或囧的力氣也沒了。

人果然不能偷懶的呀!出去玩就該乖乖做功課找資料,地圖也必須看當地的才對(不然是會受到懲罰的.... ORZ)。

走一趟英雄巷是沒有變英雄(不要又熱又累像狗熊就不錯了....囧),倒是看到兩間"可疑"的建築,外觀有照片上遺書之家與夏屋的樣子,可是實際上已經變成餐廳了?(大誤)人滿為患滿滿地坐著談笑用餐......問題是,什麼樣的餐廳好到大門口有象徵藝術或歷史意義建築的標誌呢?這一切都是難解的迷呀~~!
(標誌長相請見遊記第二篇,莫札特紀念館正門口)

走出英雄巷就可見到貝多芬小徑Beethovengang,由於位處於小坵,遠遠望過去還有葡萄園呢!要不是體力不允許,倒是滿想靠近參觀,體驗葡萄園風情。



貝多芬小徑路標如下圖:



這一帶整體而言是非常高級的住宅區,非得很有錢才能住這裡吧,我想。試著想像自己家的地址為「No. xx, Beethovengang」實在是一件很酷的事呢。



清晨或者黃昏漫步於貝多芬小徑,想必是非常愜意悠閒的,一路聽著鳥鳴稠稠、溪水淙淙,難怪大師可以由此激發出靈感而寫下不朽樂曲,雖然"傳說中"的修萊巴巴哈小河Schreiberbach看起來比較像小水溝,讓我們有點兒失望;不過考慮到它所歷經的歲月以及人為因素跟氣候的變遷(這也能扯?),小河演化成小水溝的命運是無可避免的吧。



那天再回到草莓青年旅社已經是傍晚5點多了,匆忙梳洗稍作打扮還真怕趕不上晚上的音樂會。音樂會的部分我就不贅述了,因為沒有照相而且實在很不想承認,因為下午走得太累,結果晚上音樂會有一半時間都邊聽邊打瞌睡......

請參考igbis的網誌,內有照片還有她的糗事 XDDDD。

為彌補沒有去遺書之家的遺憾,我上網找了相關網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結去瞧瞧(內有遺書內容):
Heiligenstadt Testament Haus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印象:維也納大學


一提到維也納大學我就會很想去看看,總有「這是百年歷史的世界名校啊!」的想法,這種憧憬實在是難解的迷呀。由於我莫名的憧憬再加上很特別的「病理‧解剖學博物館」(這完全是所謂職業病,可是我實在很不想承認啊......),因此決定跑遠一點,到環城大道周圍的大學區走走。

創立於1365年,維也納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德語圈最古老的大學。校區散佈在整個維也納市區達60多處 (囧rz....),其中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坐落在Ringstraße,也就是U2地鐵Schottentor站。這棟古典雄偉的建築並不會太難找,只要從地鐵出口沿著大到走一小段就可以了,到了以後照例照相留念


(※ University of Vienna,historical main building)

原本以為病理‧解剖學博物館就在這,誰知道進去繞了一圈只見到非常熱鬧的活動,非常莊嚴的長廊以及十二位出自維也納大學、很有名的諾貝爾獎得主(請參照最下方大學網頁的連結,內有名單)的頭像等,就是看不到類似"傳說中"有如水果塔的博物館建築。

就在茫然的時候,剛好有一位青年背著小冰桶走過來,手裡拿著蟹肉棒要給我們試吃;趁機問他怎麼找這個迷樣般的博物館,這位先生起先想了一下(當下我們開始擔心會不會根本沒有這地方,居然連當地人好像都不知道),然後說應該是在新校區裡。新校區怎麼去呢?先搭市電(超級貴,單程2.2歐)到第三站下車後就看得到校區。

重點來了,真的有那麼容易找到嗎?當然沒有啦~~~~`皿´  下車後先朝覺得「應該是新校區」的方向走,走了一段不短的路越看越不對,問了路人居然不知道新校區在哪?!後來又走回下車的街口,開始走反方向,終於看到一個"校區由此進"的標示;這真的不能怪我們沒有方向感(好啦,我是的確沒有),而是那校區的圍牆跟我們一般大學會有的圍牆不一樣,如果不是那個標示,根本怎樣也不會想到那就是校區吧......

好啦,找到校園應該很快地就能找到博物館了吧?並不是!我們依循路標,走著走著,結果就像鬼打牆一樣在同一個地方繞圈圈;某個有博物館標示的牌子箭頭還是"↓",敢問這是地底下的意思嗎?!

沒辦法實在又熱又累又找不到,因此決定先坐下來休息順便吃午餐。校區內有許多家餐廳,都很雅緻,下面這是其中一家:



我們選了另一家看起來也很可愛的餐館,並且坐在室外享受自然風光。點完餐點後順便向女服務生打聽一下這迷一般的博物館,想說已經來到校區內了,難度應該減低不少;豈知她居然也沒聽過,看了我們驚訝的表情她說等她回去餐廳問看看,感謝她的熱心最後總算是問到方位了;嗯哼,就是剛剛那個往下指的箭頭的地方嘛......

解決了心頭大患(?),就來看看食物吧!上面那盤是我點的,一種奧地利的傳統食物:捏成小糰的麵糰叫做" Spätzle (or spaetzle)" 跟蛋一起炒,吃起來口感很像蛋炒飯名稱是Eiernockerl。這道料理有點過乾,又熱又渴的時候沒辦法多吃,是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神啊!請原諒我浪費食物)。下面是igbis點的,造型讓我很囧的義大利麵Gonnchi,味道很不錯,大概是因為它比較有湯吧!





有了食物的"加持",果然吃飽飯就找到博物館了;看看它的外形還真是像極了水果塔,十分有特色。才高興沒多久,問題來了:怎麼大門深鎖?!午休時間嗎?沒開放嗎??



答案就在大門牌的告示牌上:



嗯,看來真是悠閒的博物館啊!只開星期三下午、星期四早上以及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開放時間還都只有三小時呢!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兩人明明看到這個牌子,卻不知道用哪個星球的話去解讀,竟然以為當天應該是有開放的,不只按人家的電鈴又在窗戶邊探頭探腦的,活像可疑份子。XDDDDD

想當然耳最後沒有進去參觀,我們悻悻然地在校區內繞了一小段,找出口出去;這件事情從此之後就變成了我的不甘之一,大老遠跑去居然沒能看到病理學博物館......(完全是自己沒有查清楚開放時間的......ORZ)再加上新校區實在不怎麼漂亮,建築設計跟理想中"古老的一流大學"的樣子有一大段距離,一路上我們唸唸唸到地鐵站也是很平常的啦。=__=

這一篇本來預定連下午的行程一起說的,沒想到光是維也納大學的怨念就可以寫這麼長。囧RZ......那麼下一篇就來談當天下午的貝多芬小徑之旅。


維也納大學網頁:
University of Vienna - Universität Wien

新校區網頁:
Universitätscampus Wien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城市印象:維也納之夏。

因為時差的緣故,累是累了但是整夜睡不安穩。白天日晒強烈夜裡風卻吹個不停,窗外白色枝幹不知名的樹群也不斷地竊竊私語;因為疲累而做的夢每個都恍恍惚惚,只有淡淡的影子。清晨六點不到就清醒,但是因為"不甘心",所以又來回地起床看錶、賴床,總計一個多小時。

待igbis也起床後,我們一至決定要好好犒賞自己一頓早餐跟好喝的咖啡,以迎接這維也納的早晨,以及接下來一整天的行程,於是我們走進去前一晚經過、覺得很可愛的咖啡店。


(※餐館裡。我的臉好黑......囧......曬一天的太陽成效就如此大)


(※趁食物還沒送來在玩相機,被我偷拍了吧XDD)

早膳內容如下:



較遠端是igbis的整套早餐,包括水煮蛋、兩種麵包附奶油果醬,果汁跟Latte;近端的是我的燻鮭魚三明治與熱巧克力。三明治的味道還不錯(有可能純粹只是我飢不擇食),熱巧克力就稍微淡了點,也不香;據說igbis的Latte也同樣很淡,害她一早喝了很不黑皮。

一天的行程當然是早餐時討論的重點。Stephansplatz史蒂芬廣場就是環城大道(Ring Boulevard or Ringstrasse)的中心點,由柯特納大道(Karntner Str.)與葛拉本大道(Graben)向外側延伸,還有周邊的Burg ring、Opern ring、Park ring跟Shotten ring等(請參考下圖,路名我用不同顏色圈起來,因為地圖上資訊太多,會眼花撩亂就是了)



環城大道可說是維也納的精華地段,不論想體驗舊市區風情,參觀教堂皇宮等有歷史性的建築物;或是想走訪博物館歌劇院;又亦或是想徒步漫步體驗維也納風情;甚至是逛街購物都可以在這一塊區域完成。

我們先搭地鐵到Stephansplatz站,因為莫札特紀念館就在教堂附近。一出地鐵站就看到教堂前的廣場遊客如織,還有許多穿著"特別"的人往來穿梭,專門推銷音樂會門票給遊客:



這位應該是小姐,那種天氣下穿這樣又戴假髮,也真難為她了。我們遇到的是一位先生,他推銷的音樂會地點是在皇宮旁廳,因為曲目還不錯也有學生優惠,更重要的是如果早一點到還可以座不錯的位置,所以我們買定了當晚的票。

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請見地圖裡4號紅色筐筐的位置)於西元1147年興建,是維也納最具代表性、宏偉壯麗的景觀。照片裡右邊的高塔稱為「南塔」,高度為137公尺,1359年完成。我們走進教堂內部大致瀏覽,但是沒有登上高塔;據說在塔上可將維也納市的景觀盡收眼底。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教堂屋頂的特別圖樣,尤其是透過某個特殊角度來看,顏色更是燦爛;題外話是,當天早上我們並沒有發覺光、幾何與色彩呈現在教堂屋頂的美麗;這張照片是最後一天傍晚我們又晃去教堂附近所意外發現的驚喜。


(※夕陽下的Stephansdom)

主要目的地─莫札特紀念館(又稱費加洛之家)則是在教堂旁邊的小巷子裡,是莫札特1784~1787間的居所,許多有名的作品都是在這個住所創作出來的。入館費以學生來說是7EU,還附上語音導覽,解說詳細。很汗顏我個人對古典音樂涉獵很淺,所以此處我無法著墨太多;但是不管是否為古典樂迷,或是根本一知半解,這個堪稱維也納代表性之一的紀念館是一定要走訪的(igbis的網誌這方面比較詳細)。


(※費加洛之家門口,位於小巷中,我們還差點找不到)


(※ 門票正面。做得滿有質感的,可惜我照相技術太差 ^^bbb)

參觀完、也買完紀念品後照例要休息喝個咖啡(為什麼旅遊書說所需時間30分鐘而我們用了兩個小時? 囧.....),否則就太對不起"悠閒自助旅行"的精神了!XD 紀念館裡面就有附設的咖啡座,igbis點了奧地利的一種傳統咖啡,我則是點了熱白巧克力。


(※甜牛奶→咖啡→牛奶:甜......)


(※畫有高音譜記號的白巧克力 >Q<....囧甜......不過累的時候喝還不錯)

喝飽以後兩人會"晃"去哪呢?請期待下一篇。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城市印象:感想式前言+Vienna。

過去只要一聽到"維也納",我的腦子裡就會聯想到雲霧靄靄卻又不失優雅的天氣(別問我這怎麼來的,我也覺得莫名奇妙......=.=),以及城裡處處笙歌、充滿音樂氣息的畫面;這樣一座聞名遐邇的「音樂之都」,如果有親身到訪的機會,怎麼可以錯過呢?

所以當 "北歐計畫"失敗,比利時盧森堡也掰掰時,igbis北鼻提議不然改去奧地利,我馬上就答應了。不過想想也真佩服我們兩人,從決定好目的地到出發只有短短兩星期,包括機票、住所、行程規劃,還有我的申根簽證, 都在短期線內決定並且熱騰騰"出爐";可想而知我們要去玩的決心(或說怨念?)是如何地"偉大"了。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附帶一提我超恨長途飛機-.-),小巧的維也納機場在晨曦中迎接旅客的到來。坐上開往市區的巴士,兩旁不斷快速飛略視野的景物由郊區的綠蔭轉為現代化建築,說不至少有點失望是騙人的,只因我想像中的維也納還停留在十八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飛機上根本睡不著(雖然我還特意跟美麗的空姐要了一小瓶白酒來喝),所以在車上不知不覺就昏睡過去,醒來一看已經到了Westbahnhof(火車西站),那時看其他人紛紛下車,還傻傻地想:「咦?不是會先去middle站嗎?」(我剛睡醒不是丁丁就是很火大.....XDDD)

總之"覺醒"之後下車,拖著行李背著包包開始找下榻的Youth Hostel--Strawberry Youth Hostel草莓青年旅社。根據訂房資訊,旅社"離火車站很近,只要出在車站門口往右手邊走,過了路口以後直直走,旅社就在第三個轉角!" 於是我很天真的想快點去到旅社,如果能check-in更好,經過長途飛行refresh一下是必要的。

咳嗯,事實證明,草莓旅社雖然名字很可愛、聽起來很好吃,地點說明卻不怎麼善解人意,"很近的距離"我卻整整找了兩小時才找到,來來回回在車站一帶徘徊,據說高達42度C的溫度與大太陽底下,幾乎要虛脫而亡。(大概老天爺想傳達祂的旨意:做人不要太天真的好....ORZ)

後來問了一位好心的女士,終於在小巷子裡找到草莓;因為她沒有任何招牌,我差點又要開始另一段搜尋了。下午等到igbis前來會合(也是找草莓找得很辛苦,背的還是旅行用的大背包......),除了互訴近況以外還一起抱怨草莓旅社的爛說明,最後討論到停留在維也納期間要去看的點。我們一致認為,既然來到這兒,音樂會是一定要去聽的;原本想當天晚上就去,可是因為對於地點跟買票方式不太熟析,剛好我在台灣買到的旅遊書上又提到:七、八月歌劇淡季在維也納市政廳前的廣場設有大型銀幕,每晚都有不同型態的音樂節目上映,於是我們先去市政廳看看。

從Westbahnhof搭地鐵去Rathausplatz站不需要太久,單程票價是1.7歐元(如下圖),只要是往同一個方向,搭幾站都可以;詭異的是維也納的地鐵站不用剪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人都是直接走去月台,雖然說是會查票,但是幾天以來從來沒有遇到過,讓人不由得懷疑:真的有人會乖乖買票嗎?


(進站的時候依箭頭方向把票差進去依台小小的機器,日期打印出來就好)


(※維也納地鐵)

Film Festival Rathausplatz顯然是很受歡迎,暮色尚殘留在夜晚八點多的天空,廣場前面已經是人山人海;大銀幕前的座位早坐滿了先去占好位子的觀眾,後方賣吃的地方更恐怖,擠得動彈不得,想買飲料都困難:





很羨慕住在維也納的人,終年音樂會不斷,連夏天的夜晚都還有這種露天的嘉年華,下班或放學以後先回家吃個飯也還來得及參與,更棒的是免費。


(※Film Festival的立體看板)


(※夜晚的City Hall)

20日晚上看的是Waldbuhane 2006:Tausendundeline Nacht交響樂的演奏,回來前一晚看的更是Oper--Carmen卡門,其精采可想而知。雖然因為時間晚了不得以沒看完,對我們來說卻是一段相當美好又難忘的體驗。


關於Yuoth Hostel與草莓青年旅社,請參閱igbis的新網誌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