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埃及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拖棚了三年的埃及遊記,到現在還沒完結篇。




離開拉美西斯三世神廟,繼續往前走迎面而來的是the second pylon,兩尊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分左右佇立在前(其中一座已不完整,推測是被外族入侵時所毀壞)宛若守護門神。穿過塔門之後,來到的就是卡納克神廟舉世聞名的Hypostyle Hall(暫譯作圓柱大廳),這時已經位處於整個卡納克神廟的中心:The Temple of Amun之中。(請參閱下面示意圖)


(※ The Temple of Amun示意圖。來源網址:
http://touregypt.net/featurestories/templeofamun.htm )


建築工程大約於Amenhotep III時期開始,經歷過拉美西斯一世、Seti I 塞帝一世(1306 - 1290 BC)與其子拉美西斯二世等數任法老,最後工程於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時完成。由十二根主圓柱撐起,離地高達八十二英呎,總數多達一百三十四根,每根圓柱上都由不同的法老下令刻了獨特的圖形和文字,這座象徵著太古時期,紙莎草沼澤的圓柱大廳,連光線投射反射造成廳內光亮與陰影的角度都精密設計過!



(※The Great Hypostyle Hall 所有圓柱的排列圖。來源網址:
http://www.touregypt.net/featurestories/karnak3.htm )



(※The Great Hypostyle Hall 的主要十二根大圓柱,象徵著紙莎草莖,又稱做The central "nave")
 
猶記身處The Hypostyle Hall,繞來繞去有如在石柱間走著歷史的迷宮,每一根圓柱、每一片牆面、每禎浮雕、每個光線造成的陰影角落,彷彿都在呢喃,訴說著千百年來的過往。聽local guide提到,幾千年以前,當這個大廳剛落成時,天花板跟身旁這些巨大圓柱都由畫匠上了繽紛燦爛的顏料。隨著時間之河的沖刷、沙漠的風無情地吹刮,異族入侵造成的破壞,以及近幾十年來的某些人為因素(※請看註釋),The Hypostyle Hall成了現在這個模樣,僅留骨幹,還有那麼一點兒殘存斑駁的色彩。


(※The Great Hypostyle Hall 一鄅)


(※也是圓柱叢林,仔細看還可以看到柱子上殘留的色彩)

圓柱上的浮雕分為兩種主題,一種主要是記錄塞帝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在與敘利亞跟 巴勒斯坦交戰方面的勳績,包括拉美西斯二世親征、赫赫有名的卡德墟戰役;另一種則是描述各種宗教儀式,包括了法老王向諸神祭獻,還有法老王與諸神交流的情形(這就有趣了,是要怎麼交流啊?)

The Great Hypostyle Hall的內側牆面的景畫,可以分由南北兩個方位來說。北牆東正面,介於圓柱橫樑跟門口的牆面,裝飾的是二十英呎長,端坐於寶座上的Amun-Re雕像,立於Amun-Re身後的則是女神Mut,Amun-Re的原始受冕者。第二位受冕女神則右手持鮮花遞呈Amun-Re、左手則執授予神體的某位法老之手。

除了這巨幅景畫之外,北牆的最高處還有許多宗教祭祀的畫面,許多較早期的浮雕還被後來的法老叫人重雕或是覆蓋上去。在北牆東面,所呈現的是拉美西斯一世向諸多神祉供奉火與水的畫面;而北牆西面則是一位頭戴藍王冠的法老雙膝屈地,向底比斯的中心神祉,鷹首人身的戰爭之神孟特Montu供奉紙莎草與花束。


(※法老王供俸火與水給阿蒙神)

往the third pylon走去還有數不盡的景畫,由於這次旅遊沒有拍到充足的照片,在此就不贅述了。

The third pylon跟the fourth pylon之間有個小小的空地,是The Obelisk Court,顧名思義,高聳的方尖碑是此處的標地物。最早由Tuthmosis I(圖坦摩斯一世,即女法老王Hatshepsut的父親,請參考埃及、雜記之十二)豎立的兩座方尖碑,其中一座已經遺失(底座還留著),後由他的孫子Tuthmosisi III又立了兩座,但是也都遺失了,現在看到的為近代補建。


(※The Obelisk Court,左邊即為Tuthmosis I僅存的方尖碑)

Tuthmosis I僅存的方尖碑是紅花崗岩製成的,碑上每個面都有三行象形文字,但是只有東面的文字是Tuthmosis I統治期間所刻,其他三面則是由拉美西斯四世與六世在位時完成,主要內容為Tuthmosis I的完整頭銜(落落長一大串吧),以及這位法老的題辭。

(待續)


註:二十世紀初期,埃及政府苦惱由於千年來風沙的吹颳,所造成卡納克神廟圓柱與壁雕皆卡上了一層厚厚的沙子。為了清除這些沙子,好好整頓神廟,埃及政府號召世界各國,集思廣益,後來有一位法國學者(忘記是哪個領域)提出一項建議:引進尼羅河的水來沖洗掉沙子,他認為只要水一流過,任何小凹槽裡的沙子也會被沖洗出來,這總比用人工慢慢地清洗來的省事省力。

埃及政府採用了這個建議,於是尼羅河水淹卡納克神廟。淹了以後麻煩來了,要怎麼排掉這些水呢?法國學者說我不知道,我只負責教你們怎麼把河水引過來。埃及政府只好又提出重金"懸賞"能退水的方法,等到水終於離開卡納克神廟,那也是一段日子之後的事了。因為這件"工程",埃及政府耗費鉅資,而且時至今日,遊客們仍然可以看到The Great Hypostyle Hall裡某些太陽鮮少照射到的角落,還遺留潮濕的痕跡。

此軼事由local guide所講述,年代細節我已經忘了。但是潮濕痕跡可是親眼所見,乾燥如上埃及,建築物會有濕氣還真是奇芭,真不知該說那位法國學者腦殘,還是採用意見的埃及政府更腦殘。

又註:此篇照片均由Betty提供,萬分感謝。 m(_._)m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卡納克神廟 Karnak Temple


卡納克神廟即太陽神廟,主要是用以讚頌祭祀埃及教裡的太陽神Amun阿蒙。由於其壯觀又亟具歷史意義,每年從世界各地湧進參觀的遊客人數之多,僅次於開羅近郊的Giza 金字塔(甚至連Abu-Simbel都比不上喔)。

卡納克神廟位於Luxor市區北方2.5Km處,旅行社別出心裁地用馬車將我們由旅館載往神廟。各個旅館大門口前常態性地有馬車排成一列,招攬客人來個馬車遊盧克索之旅;一趟的價格我忘了,總之不會很貴。 但是早就知道行程裡有規劃搭馬車在內,所以也不會另外花錢去搭一趟,只是每次出入旅館都要被攔下來拉生意,有點兒煩罷了。


(※馬車上。我的臉好腫 XD)

馬車走的是一條非常古老的路徑:The Sphinx Alley。這條自法老時期就存在的小徑,主要連接卡納克神廟與盧克索神廟,不長不短,剛好2.5km。小徑所經之處除了卡納克、盧克索神廟,還有其他大小13座神廟,可說是古時埃及人經濟、文化、信仰和生活的重心地帶;當時這條小徑兩旁都排設了人面獅身象,故得其名。


(※沿途風光)

當然啦,歲月流逝,滄海桑田,草木皆非。往昔的道路飛砂滾滾,如今已被柏油路取代,而小徑旁的景致也早已不復當年。我想數千年前的卡納克神廟前,應該也不會是以下模樣;(地面上的石板我想是翻修過,並盡量維持古樣;我指的今昔差異主要還是那一排"稍微現代化"的建築。)不過這也是參訪古蹟的有趣之處,可以將古文明與現代文明做個明顯對比。





(※神廟外面的看板)

卡納克神廟的建立最遠可追溯到埃及的中王國時期(Middle Kingdom),之後兩千年以降,經歷了增大、拆除、添加、重整等反覆過程,而成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模樣──幾乎中王國與新王國的每一位法老都替卡納克神妙添加了或大或小的新建築,所以一般通稱的卡納克神妙其實是由穆特(Mut,阿蒙之妻)、孟特(Montu,底比斯的戰爭之神)跟阿蒙(Amun)主要三大神廟以及數個小祠堂組成。(可參考下圖)


(※卡納克神廟結構圖。圖片來源為參考連結的第一個網址)


神廟的建構為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軸,今日遊客進入卡納克神廟的地方是西方的一個入口,過去是碼頭,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所建,方便來自尼羅河的船隻直接由運河運輸物資到神廟內。入口兩側有兩排有名的石雕,畫面左邊的是雄獅,右邊的則是阿蒙神的聖獸公羊:



(※主入口)


(※整排公羊石雕)


(※另一邊是雄獅)

穿越三道高聳的塔門(也就是圖中的first pylon,第一塔門),先看到一片廣大的前庭廣場(原本是在阿蒙主廟的外面),中央留有努比亞法老Taharqo(拼法可能會有差異)所建造具大涼亭的遺跡,現在稱做Kiosk of Taharqo,一支完整的莎草紙柱仍然屹立著。


(※Kiosk of Taharqo)

廣場的北方的聖殿為Seti II所建,有三個神龕分別為了祭祀穆特神(Mut)、阿蒙神(Amun)以及孔斯神(Khonsu, 是Amun 與 Mut 之子)。


(※Shrine of Seti II)

南方則是拉美西斯三世神廟,入口之後第一個庭院有一整列他擬態為復活之神歐西里斯Osiris神態的雕像。


(※拉美西斯三世神廟入口)


(※成列擬態為Osiris的雕像)

拉美西斯三世的這座神廟其實是"神舟"(barque,埃及人死後前往神的光明世界所乘的船)的意義,是位於尼羅河西岸法老紀念神廟的縮小版,這也解釋了那一整列雕像的用意。


(待續)

參考資料連結:

Karnak in Thebes

Luxor Temple

Temple of Karnak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話說埃及這系列還真是拖棚有夠久的啦。


===========================以上前言完畢===============================

The City:Luxor

如同前幾篇所言,早上去看完國王谷跟女法老王神廟,回到Luxor市區後就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回到旅館才上午十點多霸,Betty跟我兩個懶人決定先休息一下,"慰勞"凌晨三點多就被吵醒的"疲憊身心",然後中午邊吃午餐邊討論下午的計畫。原本是該跑到床上去補眠的啦,不然就是躺在床上看電視也好,可是當時睡不太著而且電視也只有CNN說英文,其他頻道都是阿拉伯語,百般無聊之下於是我留下Betty在房間,自己跑去游泳。

沒錯,是游泳。下榻的這家飯店是四星級,當然游泳池是不能少的;雖然占地不大,但是在飯店前花園裡小小的8字型游泳池畔躺滿了做日光浴的歐美遊客,旁邊還有一個小小餐廳跟吧檯。話說那時候是一月,就算埃及位於非洲,白天又陽光普照,該冷的還是會冷的。我跳下水馬上就領略到什麼叫做「寒徹骨」的滋味,彷彿強烈的陽光跟和煦的溫度都是假象。勉強在水裡游了兩圈我終於放棄,死心回到岸上,這時候仔細衣看才發現那些人都只是坐在池畔曬太陽,根本沒有人真正下水游泳............

以上就是我在Luxor的傻事。(可以當作不重要而略過 XDD)

接近中午,我們信步走上Luxor街頭覓食。 Luxor真的是"觀光的城市",尼羅河畔一帶修建得整潔乾淨,極具現代感;河畔的柏油路寬敞平整,車子又少,走起來非常舒適;有為數不少的旅客採取其自行車的方式遊覽Luxor,也是不錯的選擇。(題外話:漫步的時候遇到一些自助旅行的韓國年輕人,騎著自行車跟我們問卡納克神妙怎麼走;但他們怎麼一開口就用韓文呢?)


(※ Luxor市區尼羅河旁的步道,乾淨整齊有歐式風格)

冬陽懶洋洋,微風送爽,填飽肚子之後什麼都不想地在街上閒晃;邊看路邊賣的紀念品邊討論下午要造訪Luxor博物館,因為根據local leader 的推薦,此間博物館比開羅的那間還要好;一方面又覺得沒有參加遊河的行程滿可惜的,因為在岸邊看河中船上乘風而過的人們,一副悠閒樣。


(※非常美麗的尼羅河景)



(※ 排排站曬太陽的船兒~~)

Luxor博物館並不難找,沿著旅館出來、Luxor神廟前的大路一直直走就到了,它是一棟紅色、極具設計感的建築:


(※兩位大叔站的地方就是入口)

穆罕默德大叔說的果然沒錯,比起開羅博物館,盧克索博物館給人的感覺比較好;當然館藏量方面沒辦法跟開羅博物館相比,但是盧克索博物館從展示物的陳設與參覽的動線,都設計得非常用心,甚至連燈光照射展示物的角度感覺上都有經過精密的考慮及設計呢!

開幕於1975年,Luxor Museum的展示品主要是New Kingdom時期,與Thebes關係密切的文物,包括著名的法老、皇室成員以及埃及諸神的雕像等;2004年三月起還多加了Ahmose I與Ramesses I兩位法老的木乃伊展示。



不過老實說,參觀這種歷史博物館之前,最好對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不是正規史實,知道一些名人佚事也不錯,這樣博物館看起來會比較有趣味,免得看了老半天也不懂為什麼要看這些"石頭"。  

舉例來說,下面這位第十八王朝時期的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 ,他信仰不同於古埃及的宗教,並且出於經濟與外交的考量,偋棄長久以來,位於尼羅河三角洲上的孟菲斯而將首都遷至中埃及的Amarna,並強制改變埃及人民的宗教,改信"太陽教"--神為Aten阿吞。阿肯那頓為何會"叛逆"地連固有的宗教信仰都改變,特異獨行最後造成整個王國被滅亡,還有他那有名的、神秘的、艷名流傳千年的皇后妮菲蒂蒂Nefertiti,都替這一段歷史增添了不少懸疑性,頗令人玩味。

也因為我先知道了關於阿肯那頓的一點點事蹟,所以在開羅博物館與盧克索博物館看到阿肯那頓法老的雕像時,會有共鳴產生,心裡想:「啊,原來他長這樣啊。」(這情形就跟在阿布辛貝看到拉美西斯的大雕像感受一樣) 所以事先有一些暸解,去參觀歷史博物館時會很開心,尤其當你看到"認識"的人物的時候。

話說回來,當天下午逛博物館的時候其實我們兩人都處於昏昏欲睡狀態,偶爾看到某樣特殊的文物或是"認識"的人的雕像才突然驚醒(我自己的情況是這樣,不知Betty當時是如何啦),大概是早上把精力都用光了吧........= ="  等走出博物館大門,迎面風一吹來又神清氣爽啦。

附上晚餐時Betty拍的一小段影片,讓大家感受一下回教徒虔誠的晚禱。 

http://www.pixnet.net/photo/AllyDai/69416845

影片好像無法直接嵌入,不便處請見諒。

參考資料:
Luxor Museum

Akhenaten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底比斯的小毛驢。

事情就從參觀完階梯式神殿,準備打道回東岸說起。神殿外大廣場就是我之前說過,1997年11月恐部分子突然現身,持槍掃射大批遊客的地方,平常是停車場以及紀念品販賣店用。我走到廣場上,也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胡思亂想病發作,總覺得石鋪的地面上似乎還隱約有血跡存在,光是想像當時的情形就不寒而慄。

Local leader Muhammed (穆罕默德,回教徒取這個名字的比例相當高)包租的車子停放在此,我們圍成一圈聽Muhammed大致說明今天的行程就這樣結束,其餘的是自由時間,可以去參觀Luxor市區內各個名勝等等(我不時分心去看邊商店賣的東西)。說完以後也該回去了吧?只聽Muhammed說:「See you later.」我只覺得有一點奇怪,啊他是要去哪?沒有要跟我們一起回東岸嗎?但是當時也管不了那麼多,趕快鑽進車子裡回飯店比較重要,於是Betty跟我很順口的回答:「See you later. Bye!」

說完轉身就要走,此時Betty的背包卻被Muhammed一把捉住,只聽他說:「Where are you going?」

「To get into the car......」

「What?! No! You have to ride the donkey back!」

「......Oh!」原來你的"see you later"是對著那幾位要坐車回去的人說的啊。此時兩個清晨騎完驢子、以為到了國王谷就不用再騎的女生,眼睜睜看著驢子的主人吆喝著一群小毛驢從"休息室"走出來......應該的、應該的,把人家騎過來就應該騎回去;人家可愛的小毛驢又不是"可拋式"的。

Hello~~久等了,我們來囉!


不用來也沒關係,我不會介意的,坐車子回去比較快喔。


看看時間都快中午了,我回去可以吃一頓好料的吧?那就快走吧!


小黑os: 吼~~別照了啦!

於是乎,我們跨上驢子踏上歸途。


one by one~~

照例(?)來回眸一照:


小黑:......還照?別照了,趕快回去吧。人家腿酸耶。

回程走著馬路不用爬山,驢子們輕鬆多了(對騎的人的屁股來說也是);走著走著,偶爾小跑步,就在快回到來處的時候,驢隊忽然轉了個彎,踅到小巷子裡去。大概是要抄近路吧?牠們可是跑過不知道幾十趟、載過多少旅客,對附近的地理環境瞭若指掌遠勝於我們這些外國人。小巷子連接到鄉間小路,這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風光:我們看過各國旅客停留以外的真實開羅市景;而今來到這個享譽千載的文明勝地,西岸人傳統樸實的生活模式對我來說,卻是讓人驚喜又難以忘懷的小小紀念禮。


(※小黑的後腦杓,看路面就知道還在國王谷附近)

正當我迤然享受埃及的田園風光時,事情發生了。一輛載運新鮮草料的車緩緩經過,下一秒只見所有的驢子發足狂奔,朝此車追去,就連已經背離了原本該走的路也不在意。我在驢背上笑得都快跌下來了,果真是「生物本能」啊!每位「騎士」紛紛喝止正圍在草料車旁大快朵頤的座騎,結果還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的確啦!「吃」是一大重要事嘛!小毛驢們只是老實地遵從渴望而已。

可惜牠們沒有享用多久,一直殿後壓隊的主人快「驢」馳前,手裡揮著鞭子吆喝著要牠們趕快回到原來的路;畏懼於主人的驢子們迫不得已離開到嘴的美食,但是心有未甘,離開前硬是要"咬"一些「紀念品」,於是出現以下畫面:


不能停下來吃,我邊走邊吃總可以吧?


*嚼*......真是太好吃了......*嚼*......鮮美多汁......辛勤工作之餘也不能忘記美食之樂。

......所以我一再強調,小毛驢們好可愛呀!短短往返一趟的旅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直到後來回到原地,即將搭船回東岸我還頻頻回首找牠們的身影,如果能養一隻該有多好啊。

可愛的小毛驢,有機會一定要再相遇喔!

驢子的故事就說到此,大家看照片看得還滿足嗎?下一篇會說到當天下午的行程,主要以底比斯(盧克索)市區為主,敬請期待喔!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女法老王:Queen Hatshepsut

Temple of Queen Hatshepsut位於Valley of Kings 及Valley of Queens之間,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階梯式神殿,分成三級向山內延伸。

Hatshepsut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Thutmose I (圖坦摩斯一世)的長女,在所有的兄弟姊妹中,Hatshepsut最受父親寵愛;傳說中不只接受來自卡納克大神廟的加冕祝福,更是Thutmose I的指定繼承人。Thutmose I去世之後,依照埃及習俗,Hatshepsut與繼位的同父異母兄弟Thutmose II(圖坦摩斯二世)結婚,與法老一同治理國家,一般相信此時Hatshepsut對國政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巨大。Thutmose II在位僅僅十三年,去世之後只留下一個兒子,Thutmose III ,繼承王位。當時三世只有七歲,於是"皇太后"Hatshepsut便理所當然地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BC1479~1458),總計前後她參與政事的時間大約二十二年。


(※Djeser-Djeseru )

Hatshepsut是一位喜愛建築不下於拉美西斯二世的法老,在她統治的期間,她委任的上下埃及的建築物大大小小就有上百件;第五篇雜記裡提到的The Unfinished Obelisk,就是Hatshepsut時期的一個意外產物。由於這些工程,埃及希克索斯王朝(Hyksos)的貿易網絡又再度地被連結起來,這也可以算是一種另類的貢獻吧。

眾多建築中,眾所公認的傑作是她位於Deir el-Bahri的百萬年神廟(其實英文說法是 mortuary temple,不過要翻譯妥當很微妙,故借用小說裡的翻譯用詞。各位記得的話,我在前一篇有說過這種神廟對法老王的"功用"......不記得的人請去複習一下)。這座神廟其實還包含了紀念她父親以及丈夫,主要建築就是Djeser-Djeseru (見上圖),意味著莊嚴中的莊嚴;圓柱拱起的建築,壯麗之外散發出完美的和諧,Djeser-Djeseru 的架構甚至比眾所皆知的希臘Parthenon巴森農神殿還早了一千年,埃及人在幾何與建築的科技,當時可說是全世界的翹首


(※近攝。每根石柱上都有圖畫跟文字雕刻。)

經歷過太多波折與動盪,廟內的文物被搬的搬、毀的毀,現在整個神廟幾乎只剩空殼。最底部的神殿禁止進入,我們踏著石階往上走去第二第三層,有些意外地發現此處的天庭也繪有模擬的星空:



再看看兩旁的壁畫,精準的技術、纖細的筆調、豐富的色彩,三千多年前這座神廟的全盛時期,應該是美得讓人敬畏讚嘆吧!可想而知我又看這些看得很入迷,仰著頭這些"人造星星"遍及廳堂以及走道頂,幾千年過去,褪色凋零並不能帶走某一時期,人類活動的痕跡;大自然與人類的蹂躪,都摧毀不了一個古老文化傳承的韌性。


(※像神祇呈現貢品的壁畫,左側那一堆疊的高高的都是貢品喔!畫面磨損,以我的才疏學淺很難去判別是哪一位神,看頭上兩跟長長的羽毛,姑且說是阿蒙神吧!)



上圖這個門楣一個接一個,通道最裡面好像是神竈,Betty會照這張我猜是「哇!連門都畫的這麼仔細」的想法。最上端寫的象形文字應該是一些咒語,「魔鬼不要進來」或是「祈求某某神的祝祐」之類的。

最上層神殿的柱子前多了Hatshepsut的雕像:



我們可以看到她身著男裝、帶上假鬍子擬態為男人(或說是雌雄同體?),為了昭告天下她執政的合理性;類似的巨大雕像應該更多,可惜連同牆壁上她的雕像,後來都被成年後奪回政權的兒子刮去顏面特徵或是完全摧毀。

寫到這兒,不免俗地來八卦一下不讓鬚眉的女法老(沒錯,歷史嘛~就是要有這些逸事才有趣啊!)。Hatshepsut法老有兩位十分了不起的建築師:Ineni與塞尼姆特Senemut。Ineni自Amenhotep I時期即為皇室服務,一共經歷了五位法老(Amenhotep I、 Thutmose I、Thutmose II、 Hatshepsut and Thutmose III),許多有名的建築都有他參與的影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建築家。

Senemut是皇家總管兼建築師,Djeser-Djeseru實質上大部分由他主導;許多歷史學家認為Senemut是Hatshepsut的愛人,證據就是Senemut為Hatshepsut設計建造了Djeser-Djeseru那令人嘆為觀止的神殿,以及Hatshepsut允許Senemut將他的名字以及身影刻在神殿門後。更勁爆的是,在一個過去當作工人休憩所,而未完成墓穴中,牆壁上的某一幅畫描述了一個男人與一個雌雄同體的人在王座上的"曖昧行為"......我不禁要感嘆:不愧是埃及人!居然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春宮畫的存在,而且還是刻在牆壁上......

這張畫我找不到,看來非要是專業的歷史或考古學家才得以窺見;另外,找來找去找到了Senemut的畫像:  .........美麗的女王大概是愛他的才情以及忠心......吧。(失禮了,塞尼姆特大師)

Senemut有兩座墳墓,一個位於底比斯的Tombs of the Nobles (照字面就可以了解,專門埋一些有名的大人物);另一個就楚於Hatshepsut的神廟附近,據說還有秘密地道可以往返。到目前為止他的屍骨被埋在哪一座仍然是未知,不過這兩座墳,連同巧妙地隱藏在神廟門後的他的名字跟畫像,都在Thutmose III手裡被狠狠地摧毀(嗯,兒子的怒氣果然可怕),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點連結去看一些Senemut雕像跟殘留的畫像。

說完八卦,也滿足了(?)。最後讓大家看看兩個地方:上圖是過去某個時期露天是集的遺址;下圖則是Djeser-Djeseru附近發現的一個土溝,曾經挖掘出大大小小八十多具木乃伊,有可能是因為後來外敵來襲,為避免先人的木乃伊以及珍貴的陪葬品被盜取,顧將他們"集中安置",掘一個不起眼的土溝敵人就不會發現了。


(※昔日的露天"菜市場")


(※木乃伊集中營)

因為說八卦的緣故,篇幅拖得有點長,原本預定要說的驢子小故事也只好順延到下一篇,在此跟期待看到驢子的人說聲抱歉囉! 下一篇就從回去底比斯東岸的路上說起,我保證一定讓你們看小毛驢看得夠

敬請期待,謝謝。


參考資料:
Hatshepsut

Deir el-Bahri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Thebes底比斯:Valley of the Kings 國王谷

走入山區,驢子們的腳步變得緩慢且沉重,時而爬坡時而下坡,引來不少緊張感。我其實有點愧疚,尤其是當上坡時,"小黑"爬的吃力,我還以??公斤的重量壓在牠身上;不過具說驢子的負載量頗高,性情溫和又相當吃苦耐勞,所以一直以來是埃及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夥伴(嗯,我好像說很多次了)。雖然說驢子的負載量大,可是總有限制的,記得當時旅遊手冊上面寫著:「騎著驢子到國王谷,感受古代埃及人進出國王谷的方式;但是驢子的載重以60kg為上限」所以稍微重一點的遊客或是不想騎驢子的人,他們會以小型車接送,直接到國王谷的觀光入口。

我很興奮以這種方式前往"朝聖",所以當"小黑"辛勤地「駝」著我的時候,我不停地左顧右盼,希望能將此種特殊的經驗永遠留影在心中;當然照片也拍了不少,尤其是當走到山巔,日出東方將整個谷地照得金碧輝煌時,那情景令人毫不懷疑古埃及人對太陽的信仰,是如何地投射到這片只有砂礫、沒有半點生命的國王谷地,以造就它的肅穆莊嚴。下面的短片由Betty小姐拍攝,山丘高處四下眺望的景象。特地放上來讓大家看看動態的畫面,希望能帶來貼近真實的感受。


  

尼羅河西岸的國王谷,是新王國時期(古埃及第18~20王朝;1550-1070BC)歷代法老的陵寢,相對於其荒無不毛,一點生命氣息也無的特色,向來有「大草原」的外號。雖然法律規定只有法老能夠葬在此地,但是後世考古學家也在國王谷內挖掘到非法老的陵墓,這些有的是法老最寵愛的親人,或是最信任的朋友或為埃及鞠躬盡瘁的官員等,甚至也有皇后。

負責法老以及皇后陵寢建造工程的,是一群工匠藝術家,他們生活在尼羅河西岸與世隔絕的村子裡,叫做「真理村」,埃及文為 set Maat(亦即真理的聖地,瑪亞特Maat是古埃及真理與正義的女神;不只是真理村的工匠,全埃及人都該是Maat真理、正義與秩序的使徒)。真理村的工匠們直接隸屬於法老,主要工作就是替法老建造陵墓與神廟,這兩者為每一位法老"登基"時首要的兩件事。埃及人與死亡共生,必須先理解死亡的意義才能理解生命的意義,故建造死亡後的居處是相當重要的;而以法老為名的神廟可以為法老聚集「卡」,以中國武學來譬喻這就像氣功的「氣」,不僅法老的健康、思慮,甚至大到整個國家的氣勢都必須依賴「卡」。(聖鬥士星使:嗚噢!我的小宇宙~~~~~~~~~~~)


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地進到國王谷地時,太陽已經高掛天上;一群人在古老的墓穴旁邊吃早餐邊聽簡介,也算是難得的人生經驗吧。鑒於對古跡的保存,國王谷一百多個墓穴每年依不同的時段開放;而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參觀門票分為兩種價錢,決定遊客可以參觀墓穴的數量:三個(30埃鎊,學生可以打折)或六個;最新消息指出現在已經沒有六個墓室的門票了,我覺得可惜,因為以經驗來看,三個實在看不過癮。

當天看的分別是圖坦卡門、拉美西斯四世以及塞帝Seti一世或二世,實在記不得了(注意:拉美西斯四世並非前述拉美西斯二世的子孫,埃及帝王譜上所謂一世二世,多半都不是父子關係,只是名字一樣;而Seti I世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Seti II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孫子......哈哈,很混亂吧~@_@)。

下面就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墓穴,編號KV62。照片中紅框裡的是阿拉伯文,也就是現在埃及人的主要語言;藍框裡的是古埃及象形文,表達出圖坦卡門。看板上很詳細地標示時期、發掘者、特殊處跟墓穴的整體構造,可以清楚看到墓室沿著山壁傾斜往下建造,一層接一層(那隻手是解說員先生的手,強調那幅壁畫的特色,可是我忘記內容了)。



下面兩個看板如標題就是Historical views,一些當時初挖掘此墓穴的情形。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第三篇雜記時提到過圖坦卡門?沒錯,現存於開羅博物館、大名鼎鼎的「黃金面具」,即出自這個KV62,是圖坦卡門棺木內,木乃伊臉上所放置的。我一直很佩服第一位走進去金字塔或是國王谷墓室,甚至是第一位打開法老棺木的人耶!這意味著你必須要有非凡的勇氣與決心,尤其是打開法老棺木,打擾人家長眠,還把人家木乃伊上面的陪葬品都拿出來的人,就要有被詛咒的心理準備啦!不過我也不是不能理解這種「挖到寶」興奮的心情,如果有看倌也是埃及迷,當你發覺神秘古物、朝千年歷史又更進一步時,那樣的快感覺對是無與倫比的。

話說回來,我前面也提過,個人對圖坦卡門這位少年法老金光閃閃的黃金面具或是黃金棺沒有太大的興趣;而墓室內可以搬運出去的都已經搬運出去了,大多數在開羅博物館,國王谷其實只剩「空殼」:墓穴的架構跟牆壁上的文字與繪畫,然而這些卻反而是最吸引我的。

JACQ先生的「光之石四部曲」除了令數千年以前的真理村再度栩栩如生之外,更將工匠們工作的情形完整呈現,包括墓穴的勘查、設計、挖掘,內容物的雕刻製造,還有最後牆壁的裝飾。埃及人對數學、解剖學、線條、色彩的精闢研究完美地呈現在石壁上的繪畫與象形文字上,當我步入墓穴,前人的藝術結晶逐漸顯現在眼前,那種感動真的是難以言諭,恨不得花個幾天的時間好好體會、細細觀賞。

依據敘述,所以描繪的物體都有其固定的比例,『在構圖、上色之前必須先畫方格,如此一來,每一幅畫才能謹守和諧的比例。』畫師傑德解釋道:『以一個站立的人體來講,從頭頂到頸部佔三格,從頸部到膝蓋有十格,從膝蓋到腳底有六格,一共是十九格。若採坐姿的人體則是十五格。』(摘自「光之石四部曲」之二、La Femme Sage)

由此得知,我們現在觀賞的畫作,是由如何嚴謹的製作程序而來;而這還不包括每位畫師的獨特才能呢。

由於墓穴內拍照需要「攝影票」(當時當然不知道啦,是現在寫雜記去查資料查到的),所以沒有內部的圖片給大家看,請見諒。下列連結的參考網頁有豐富的資料與圖片,但是局部的圖片怎能表達出墓穴內壯觀的萬一?尤其是主廳的「天花板」,整片繪滿了藍色與金色的星空,用以模擬往生後的世界,天空的模樣......我抬頭看著看著,昏暗的光線下金色的星星眨出柔和的光芒,忍不住濕了眼眶。

第二個看的是拉美西斯四世的墓穴:



我們可以看到,光是長廊就有長長三段,比起KV62的設計,實在是「華麗」得多。大概是因為圖坦卡們在位的時間太短、又去世得太匆促吧?據規定,法老去世到下葬的一百天為國喪期,男人不修面、女人不挽髮,所有活動一切暫停。製作木乃伊的工匠須在這期間完成製作,國王谷的陵寢也必須在這期限內完成最後的修飾;超過一百天後,不管陵寢有沒有完成,法老的木乃伊都一定要安葬在內。少年法老在位太短又死得太突然,故可推知其KV62的鑿建為何如此陽春了(陪葬品倒是極盡奢華啦)。

石壁上彩繪與文字的主題為「
The Book of Dead」,死亡之書。內容為一系列的咒文,主要為幫助死者安然地克服危險以及通過冥界的考驗抵達復活之路。同性質的還有「Litany of Re」、「The Book of Gates」、「The Book of Caverns」以及「The Book of the Earth」等"系列",各自以不同觀點敘述不同層面的underworld,真是多采多姿;由此也可以看出埃及人豐富的想像力跟天真爛漫的宗教觀,我個人是覺得相當可愛啦。如果要信仰宗教,我可能對古埃及宗教會比較有熱誠一點;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至於第三座墓穴,請原諒我不多提了,畢竟連名稱都記不清,又沒有照片,想寫也寫不出東西來。國王谷地的日出很有震撼力,許多照片都在相簿裡,有興趣者請前去看。Valley of the Kings就說到此,日後若有其他的會再做補充。下一篇將提到女法老王的神廟以及其他Luxor的瑣事,敬請假裝期待。


國王谷參考資料:
The Valley of the Kings

Valley of the Kings Main site

Tomb Building in the Valley of Kings

The Major Egyptian Books of the Underworld



如果有人有興趣問我:「為什麼這一篇埃及雜記拖了這麼久?」
我的答案是,因為今年流年不利,很多事情非常不順,受到打擊、心灰意冷都是影響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我越寫就會越想去玩,已經到了某個想去散散心的階段了,請原諒我以下的哀嚎:喵嗚~~~~我好想去玩啊!我想去日本、去埃及或土耳其、好想回歐洲......(天音:妳作夢比較快吧?)

就是這樣,本篇結束。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Luxor盧克索(舊稱Thebes底比斯或卡納克Karnak):騎著小毛驢去國王谷耶!

外族入侵統治之前,外於開羅南方700公里的Thebes(以下談到古代埃及時均用此舊稱,這樣比較有感覺)一直是中埃及文化與宗教的重鎮,卡納克神廟的大祭司位高權重,一人掌管了中埃及的經濟、行政以及宗教儀式等事務,直接向法老負責,說卡納克大祭司為南方的地下首相也不為過(古埃及政治結構簡略來說如下:法老王夫婦→首相→各部會首長,而神廟的大祭司除了宗教儀式也握有某些實權,重要的神廟如卡納克,其大祭司的影響力與權力可以與首相不方上下。至於埃及的軍事系統,我還未很深入的研究,如果有人有心得歡迎賜教)。

所以歷任法老上任之後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遴選並提名一位忠於法老且有實力的卡納克大祭司,如果祭司心存叛變或想在南方稱大,他只需與南方的軍事將領勾結獲得南方軍事將領的支持,很輕易地就能自立為王;這種上下埃及分裂的「戲碼」三千年來屢見不衰,因為分裂而導致國力衰微也是後來埃及被異族入侵滅亡的原因之一。

開頭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強調Thebes的重要性。時至今日,底比斯依然是古文物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不論是古蹟或是保存的古物,質與量都是世所少有,也因此有「世界上最棒的開放式博物館the worlds greatest open air museum」的美稱。

風塵僕僕抵達,小型巴士停在路邊,我們下了車疑惑地看著前方不遠處,某座很明顯像是荒廢的神廟,還有一些人和器具穿梭在巨大的石塊之間。Local leader解釋道我們的旅館佔盡地利之便,因為就在這座正在整修的Luxor Temple的後面。我們彎進神廟旁的小巷子,果然沒走幾步就到了:


(※ 嗯,這是我們8天行程裡最好的旅館。門口的石獅也未免太小了吧?!好像狗狗......)

由於已經接近晚餐時間,這天並未安排其他活動;local leader說等等要帶我們出去吃晚餐(這趟旅行午餐跟晚餐都是自費),Betty跟我卻想到剛剛車子有經過一家麥x勞,我們相當好奇埃及跟英國的差異(因為當時有在打工賺生活費),所以在其他團員"驚訝"的注視下,我們兩個意見很多地說:「抱歉,我們不跟你們去了。我們想試試看這裡的麥x勞。」大老遠跑去埃及的底比斯吃速食,我們還真沒情調啊。 基本上,食物的一些不同我就不贅述,畢竟沒有相片,印象也模糊了,只記得薯條非常脆,稍微冷掉以後就變得非常非常硬,我第一次吃薯條吃到嘴巴痛,誇張吧。下面就是店內的模樣:


(※小雖小但是滿乾淨的。但是我不意外整個Luxor只有一間)

Local leader提醒我們早點就寢,因為隔天又需要早早起床,以便渡過尼羅河到西岸去騎驢子。說實在到了這個地步,屬於夜貓子習性、早上總是很難清醒的我已經"認命"了;出來玩嘛,更何況前一晚凌晨3點起床的結果,引領我們到達了Abu Simbel。騎驢子耶!聽起來也很好玩,又想到這正是古埃及人最常見的交通工具;JACQ先生每本小說裡的男主角一定有一隻驢子一隻黃狗(拉美西斯例外,不過身為法老,他要有驢子也是由專門人員照料),可見驢子在古埃及社會的實用性與重要性了。

設好鬧鐘乖乖睡覺,結果清晨三點多一樣醒過來,不過不是出於自願或鬧鐘,而是喇叭擴音器撥放的穆斯林早禱。天吶!我知道虔誠的回教徒一天要禱告4、5次,可是這個早禱也太早了吧?!你們半夜都不用休息嗎?而且這個喇叭擴音器,設置得讓整個Luxor地區的回教徒都聽得到;那觀光客呢?雖然說"死觀光客"尊重該國風俗是應該的,可是我們真的無法適應半夜三點多被超大的聲音morning call啊。清晨試著問local leader,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節日需要這麼早就起床禱告,結果他說「沒有啊,一般都是這個時間。」ORZ||||||||

我這麼寫絕對沒有不尊重穆斯林傳統的意思,只是覺得納悶;他們早禱完後就起床幹活兒還是回去睡回籠覺??還有一定要用統一"廣播"的方式嗎?每個人在家裡或房間裡進行不就好了?

上面嘮叨太多,請見諒。以下就要說到重點。


我們走出旅館的時候大約是清晨6時,徒步走到尼羅河岸邊搭船。小型汽艇緩緩划過墨藍色水面,回頭一看Luxor東岸是日出前的暮靄朦朧,徹夜未眠的燈光點綴其間,風一吹連投影都隨著河面皺折晃動。破曉的尼羅河,縹緲是另一種風情,不若白日的爽朗喧嘩,也不同於夜裡的奢華燦爛;餘暉盞盞就像留住了5千年的過往,同時又期待著日出新生的未來,寧靜卻充滿了希望。






(※黎明尼羅河畔)

屏除睡眠不足與清晨的寒冷,這一趟渡河還算愜意;一天之中每個時段的風聞起來都不太一樣,晨曦的純淨與黃昏的輕鬆是我個人最喜愛的,可惜前者我沒有多少機會清醒著去感受。

上了岸又看到在Aswan去努比亞村落時的東西岸差異,西岸沒有觀光客用的豪華飯店、沒有尼羅河畔給觀光客走的石版步道,可是我很喜歡這邊原始的模樣。有時候保持淳樸比改進創新更難,因為改變與創新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可是在這過程中所失去的說不定才是我們最終想要追尋的;如果維新卻失去了本來的自我,那麼意義在哪?不管是大至一國政策或小至個人人格,或許都適用這道裡吧。

我又聯想太多了。

我們站在靜悄悄的街道邊等驢子(很奇怪的句子),不意外這個時間街上除了我們以外沒有多少當地居民,對於街道的乾淨卻頗驚訝。



驢子們來了以後照例拍幾張:


(※身處眾小毛驢中....)


(※Betty,這隻歸妳管)


(※這"小黑"是我去程的"座騎")

牠們都好乖好可愛喔!雖然有時候會突然快跑起來,把Betty嚇到(我嗎?我不怕耶,反而希望"小黑"再跑快一點),可是還是好溫馴好聰明,自己認得去國王古的路徑。我們兩個一直嚷著好想要養一隻

各自跨上驢子後,一段奇特的短暫旅程就此展開。太陽已經破出地平線,裸露的雙手與臉頰依然感到霜刻寒冷,只好一邊呵著氣,左右手輪流持韁繩;偶爾小毛驢們興致一發突然快跑,收韁同時嘴裡更要喊著「Ha~Shi~」來安撫(阿拉伯語的"停"?還是驢子專門術語?抱歉我沒有弄懂)。走一段街,越來越靠近山頭,前方的粗礫無華,與身旁農田滿地嫩綠成強烈對比,期待的心情也益發高漲。


那麼下一篇會敘述國王谷,敬請期待。(還是根本沒有人會期待)
祝大家白色情人節快樂。(台灣人到底一年要過幾個情人節啊?!煩不煩~~)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前往盧克索Luxor。

時間是上午,約定好的8:30,搭乘小巴士,來自天南地北的一群人再度集合,即將起程回Aswan。不過在離開之前,先補述一下前篇提到的「很有妙的解說員阿伯」。

這位阿伯就是雜記第六篇裡所提到「看起來很忙碌,沒空裡我們」的解說員辦公室裡成員之一。那時候Betty跟我找錯了入口的方向,後來退回辦公室前,努力鼓起勇氣跟忙碌的他們溝通,說我們是某團的團員(拿出local leader事先給我們的信),搭乘小巴來參觀,希望他們能派一位guide來替我們解說等等。其中一位阿伯叫我們自己先買票從入口進去,保證到了裡面就會有解說員在那邊給我們嚮導。於是Betty跟我跟著人群拼命往前擠過入口,在大約下圖的位置處遇到了"妙阿伯"。


(※俯瞰Abu Simbel全景)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阿伯身邊已經有四位其他的陌生人,看樣子他們也是各從不同旅團搭小巴來Abu Simbel參觀的;Betty跟我躊躇著,不確定是否他是我們的解說員,那邊阿伯熱情地(???)向我們招手,只差沒說「不用懷疑就是我」。我們加入小團體,跟著阿伯從高處往下走去,越靠近湖興奮的心情越難耐,恨不得趕快拍幾張雄偉壯麗的照片才好(完全是觀光客心態 ^^bbbb)。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像Betty跟我一樣,只要有guide就好。四人之中有一位東方女子十分地質疑阿伯,一直說:「You're not the one we(指她跟她男友) met at reception.」阿伯也只好一直說:「Yes. He is my colleague. This time is my turn.」女子的意思應該是質疑阿伯搶走了別人的「生意」,因為在辦公室跟他們約好的是另一位解說員,走進來卻變成不同人;阿伯解釋說他們給遊客導覽是輪流制(大概因為有費用拿,避免不公平吧,純臆測),並不是他要騙他們......

總之兩方不斷堅持己見,等走到The Great Temple前面時,阿伯已經非常生氣了,講話聲音非常大,一再說他沒有必要騙我們,這是事先跟他同事說好的;並且對那女子說,妳是要浪費時間在爭執誰該嚮導上,還是要聽解說?那位小姐不再開口後,阿伯又氣虎虎地將來龍去脈從頭到尾解釋一遍,這時候我已經不耐煩地考慮想趁阿伯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走開,趕快跑去看神廟了。

阿伯發完脾氣以後,接著很虛弱地說:「Welcome to Abu Simbel......」聲音之小我們必須趕快靠近他才聽得到,當場很想學漫畫或卡通式的「絕倒」給他看。他的解說全程維持著這樣的微弱音量,除了大概敘述Abu Simbel的由來,還拿出兩本照片集,裡頭的相片就是兩座神廟的內觀和壁畫,告訴我們神廟裡面不能拍照,所以趁現在他講解的時候我們邊看。導覽完畢,我們一一俸上費用,跟阿伯說謝謝然後作鳥獸散,各自參觀去了。

這就是我們"邂逅"妙阿伯的經過,爾後每次回憶Abu Simbel,阿伯就會自動出現,雖然腦中他的長相已經模糊了,他毫不褪縮地為自己辯護,以及辯護完判若兩人的印象,還是很有份量地"保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我非常確定忙於事業的Betty一定還記得,Betty妳說是吧?!)

由於即將揮別此地,讓大家看看另一個角度的Abu Simbel,攝於大小神廟之間的空地:



以及還未遷移時,Abu Simbel的模樣,看納瑟湖與岸邊神廟的親密距離,古時拉美西斯要南下努比亞,只要從北方首都搭船順著尼羅河而下,於南方重地底比斯Thebes(現在的盧克索)稍做停留,參加祭典、巡視陵寢與神廟的工程;繼續往下到阿斯旺視察採石場,以確保花崗岩的供應;最後滑過納瑟湖,抵達阿布辛貝。




(※兩圖均翻拍自書,若有模糊之處請見諒。下圖中的船為埃及自古有名的帆船felucca,
很可惜這次行程在諸多考量之下,我們並沒有體驗到乘坐felucca漂流尼羅河的風情)

坐車回去Aswan的途中,我又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雖然很想睡(畢竟前一晚半夜就三點起床嘛),可是椅子不舒服座位又小,無論怎麼"扭"都沒辦法舒適;Betty則是很盡責地拍照,下面就是白晝Abu Simbel的沙漠。也因為有她,這個埃及系列才不會因為我懶得拿相機出來而失色,再次跟妳說謝謝啦,Betty~~




(※黃沙滾滾~~~)

回到Aswan,急急忙忙整理行李再度搭乘小巴士要北上Luxor。一路上因為路況不佳頗為顛簸,但是望著窗外中埃及的農村景色倒也頗有意思;local leader說這途中5個農業縣的治安並不好,通常旅遊團要開車經過都會先向當地(哪一地我就不清楚了,我的"發呆模式"啟動,別人說話左耳進右耳出)治安單位報備,請他們沿途派警衛戒護(實際上我們有沒有這種"待遇"呢?對不起,我的記憶再度模糊....印象中是有啦,Betty如果記得請補充)。其實此種情況余先生的書裡也有提到,西元2000時的埃及猶仍籠罩在恐怖攻擊的強烈陰影之下,可想而知當時他們驅車走這一段時內心的忐忑。

下圖為Betty在前往Aswan的火車上所照的景象,雖然無法確定確切位置,但也可一窺中埃及的風光:






可以看出除了觀光景點或大城市外,普通埃及人的生活不算好,目前埃及政府最大的經濟收入應該還是外來的觀光旅遊,說要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水準,水壩也建了幾十年,改善最多的仍然是觀光客多的地方。且別說五星級的豪華旅館,相較於一般埃及人的住家,我們在開羅住的三星旅館就像是豪華宮殿一樣(是比較,"比較"喔~~開羅這家旅館我很不想去回想,因為第一天晚上住的房間浴室裡......)。所以說,重伸一次我的疑問,埃及政府到底把錢花在哪?金字塔以及神廟的維護嗎?還是說建設更多供給觀光客使用的豪華設施,而當地人只要溫飽就心滿意足?

身為一介民女不懂國家建設,還是把疑惑擱在心裡吧。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bu Simbel阿布辛貝:An unforgotten wonderland(三)。

自The Great Temple走出來,感覺如品嘗了一頓性靈大餐,酣飽之餘有點兒飄飄然;不過時間的限制不允許我馬上回味,我們接著往北邊的The Small Temple移動,排隊的人龍長長的蜿蜒至入口。

The Small Temple。

又稱The Temple of Hathor(哈托爾):太陽東昇之妮菲塔莉。入口兩邊各三尊直接從山岩雕刻而出的10公尺高石雕,由拉美西斯二世分佔左右,像是簇擁著中間的皇室大皇后妮菲塔莉(見下圖),腿邊的小人像亦為皇室其他成員。入口上方(圖中紅圈)刻著碑文:「Ramesses II, he has made a temple, excavated in the mountain, of eternal workmanship, for the chief queen Nefertari, beloved of Mu, in Nubia, forever and ever, Nefertari for whose sake the very sun does shine.」(資料來源)筆者粗略翻譯為「拉美西斯二世為皇室大皇后妮菲塔莉,於努比亞的聖山鑿建此神廟,以為萬世留存的作品。永遠永遠,因為妮菲塔莉,陽光每日照耀大地。」


(※人很多,排隊隊伍老長)

我必須承認,閱讀到這段文字時,我感動得一踏糊塗,雖然據說拉美西斯二世是史上有名的風流君王,寵妃無數(孩子當然也多...),但是這樣一座神廟、這樣的銘文,讓人毫不懷疑他對皇后的愛(當時世界強國的王嘛,能有很多愛,但是最大的一份分給了妮菲塔莉吧)。另一方面,基於古埃及的政權結構,法老的統治必須結合皇后的統治才能算是合法與完整,這表示皇后亦有參政權,主要是主持宗教慶典方面的瑣碎事項,但是當法老不在時(例如出征),皇后是法老的代理人,必須接見官員,作各項政策指示(這是與中國或其他古文明的最大不同點之一,埃及女性可以參政,不只能當男性的附屬品)。拉美西斯二世的Abu Simbel大計畫,除了是君王呈現給皇后的愛之外,更有鞏固皇家夫婦政權,向上埃及各省宣示諸神賦予其統治的正當性的意味。

不過當時人在The Small Temple之前,其實沒有去注意那些「刻在入口的 一堆象形字」,local guide也沒有詳細解說(說到這位老伯,他很妙,詳情待後續分說),所以我們只是有點心急地等候人群被消化,好入內一窺究竟。下圖為The Small Temple內部結構:(
圖片來源)



整體架構明顯比The Great Temple簡單且小的許多:1就是入口外六尊站立石象;2為神殿內中堂;3則是門廳(若有錯誤請指正)。自入口進去後,圓柱大廳赫然而現,每一圓柱頂端都刻著哈托爾女神溫柔的臉龐(下圖)。



Hathor 是愛與豐饒的女神,代表著愛情、天空、太陽、音樂、舞蹈等,神話中是何露思Horus的妻子,亦被認為是法老的母親。Hathor女神有三種不同型態:身著皇后裝束的人形女子,頭頂牛角與日盤(見下圖上)、擁有母牛耳的女子(下圖下),以及化身成母牛,牛角間一輪太陽(母牛即Hathor的代表動物);此大廳圓柱頂端的形象是第二種,柔和的女子臉龐加上牛耳。




(※圖片來源與詳介文章:Hathor, Goddess of Love, Music and Beauty... )

Betty跟我看得嘖嘖稱奇,因為沒有仔細做行前功課,還以為刻的是妮菲塔莉的臉;後來發現頭上的牛耳,才恍然大悟。多柱式大廳的四周壁上是拉美西斯二世擊敗敵人的饒勇姿態,以及他向神明呈供(下圖上)或受加冕的畫面(下圖下)。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bu_Simbel)

相較於法老,雕刻家手下的皇后則是纖細優雅,雙手分持花數與叉鈴(Isis女神的樂器)(下圖)。我個人特別喜愛此處妮菲塔莉透過石刻傳來的細緻溫柔,不難想像當時不僅是拉美西斯,就連其他人也懾服於皇后的美貌與丰姿。





(※圖片翻拍自書,不甚清晰之處請見諒)

三個通道都能通往神廟最內的神聖地,內中堂中主要一幅浮雕描述了Hathor 化身的母牛自西山而出,法老與皇后向祂供奉的景象;左右兩旁分別是皇家夫婦與諸神共處的畫面。內中堂裡不論哪一個場景,拉美西斯總是與妮菲塔莉形影相隨,就如他們永結同心的誓言一般,光是生為夫妻還不夠,他們更預約了在死後的永恆國度裡相聚;而因為Abu Simbel,這份情感流傳了數千年之久。

我記得我在內中堂停留較長的時間,暫時忍受因人數眾多而產生的推擠與局促感,仔仔細細地看著妮菲塔莉供俸百合花束給哈托爾女神的身影。雕刻家刀下的筆觸是如此細膩,簡單的線條帶出無止盡的虔誠與柔和;彷彿光是凝視就能夠承接女神的祝福。史上對於妮菲塔莉過世的時間有所分歧,一部份人說妮菲塔莉尚未等到Abu Simbel神廟的落成便即香消玉損,另一個說法是皇后去世是在落成之後。賈克先生的小說最具戲劇性,他寫道皇家夫婦在參加完落成慶典後,攜手共賞兩座神廟,而最後皇后在自己的神廟裡,內中堂那幅祭祀圖前逝世。當然我們都知道,看歷史小說不能全然盡信,因為作者會會了故事張力而改變史實;賈克先生筆下的拉美西斯二世完完全全地愛著妮菲塔莉,雖然史上的拉美西斯似乎與書中的痴心漢有差距,然而妮菲塔利在法老心中的形象之完美與地位之重,可藉由Abu Simbel以及皇后谷號稱"最美麗的陵寢"一窺端倪。

這篇最後跟大家分享一段拉美西斯曾經寫來描述自己如何著迷於妻子的一段話:「My love is unique - no one can rival her, for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alive. Just by passing, she has stolen away my heart.」中譯就不了,大家自己去感受其中的綺妮吧。

※關於上段文字以及妮菲塔莉,有興趣者請參考
這裡


(※跟Betty合照。還沒問過她的意願,Betty看到這篇覺得不妥要跟我抗議喔!)
(那個很清楚的小型雕像就是妮菲塔莉)

那麼,下一篇該聊什麼好呢?離開的時候到了呢。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Abu Simbel阿布辛貝:An unforgotten wonderland(二)。

『我看見哈托爾女神的存在;地面酷似天上星辰,金色蒼穹讓他們熠熠生輝。』妮菲塔莉(Nefertari)說出她對Abu Simbel的看法。
『北邊,大塊砂岩陡峭,輕觸大海;南邊,高山分隔,一望無際。奇特的是,兩個岬角結成夫妻!我將在此地建造兩座如法老和皇室大皇后般永不分離的神殿以紀念我們的愛情,妳的形象將永遠被鐫刻在石塊上,瞻仰讓妳每日重生的太陽。』拉美西斯承諾道。

 --------摘自克利斯提昂‧賈克,「拉美西斯五部曲」之四─皇后之愛

JACQ先生所寫的這個場景,時間點應是在西元前1290-1224(BC 1290~1224)年之間,也就是新王國時期,第19王朝,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期間。儘管多數人認為這兩座鑿山壁而建的神廟是為了向南方的努比亞部落宣示埃及的統治以及誇耀拉美西斯的偉大,我個人還是傾向採用JACQ先生比較「浪漫」的說法,Abu Simbel是君王獻給皇后的愛,是為了點燃神廟的香火,使眾神常駐人間庇祐埃及。其實不論立意為何,Abu Simbel這兩座神廟的雄偉與壯麗,如同其他屹立千年的古蹟,是見證埃及古文明的依據。就算來回奔波的時間有點長,來埃及而不到阿布辛貝一趟,我必定會感到遺憾。

被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列為世界重要文化遺產的阿布辛貝,曾在1960年代因阿斯旺新水霸的興建而遭受滅頂的威脅,後在各國的協助下,將石塊切割,整個搬到選定的新地點重組,還原本來的面貌。




(※切割石塊與搬運的情形,翻拍自買的書)

時間自1964到1968年,花費8億美金,兩座神廟的新地點高於原地65公尺,西移200公尺。由下圖可看出遷移前後地理位置上的差異,圖中的藍線為現在納瑟湖的水平面。


(圖片來源:這裡 , 現存於阿斯旺的努比亞博物館)

The Great Temple

"The Great Temple"又稱"The temple of Ramesses, beloved of Amun" 拉美西斯神廟,阿蒙神的寵兒(埃及宗教認為法老是眾神之神─阿蒙的兒子)。神廟正面是四尊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座像,高達20公尺;頭戴象徵上下埃及的雙皇冠,雙手平放膝上,臉微露笑容,一般認為相當接近法老本人的形貌。左邊數來第二座因為地震而毀壞,拉美西斯認為這是上天的旨意,在不完美中才能顯示完美,所以任其保留地震後的原貌,並沒有重建。

(※感謝Betty提供照片。這張照得很清楚 ,跟高達20公尺的巨像相比,人看起來好小)

坐像腿間與兩側的小型雕像是皇室的其他成員;以左邊第一尊來說,左側的女性是妮菲塔莉,右側的是拉美西斯的母親杜雅(Muttuya),腿間的則是長子Amun-her-wenemef(抱歉,中譯不詳),意義是"阿蒙在他的右手"。若對其餘的有興趣,請參考這個網址,內容詳盡豐富,像在上免費的埃及人文課程一樣。 入口上方(中間的紅圈標示處)是太陽神Ra,隼頭人身,頭上頂著一輪日盤是牠的形象;Ra神浮雕兩旁則是拉美西斯向神禮拜的刻像(兩旁的紅圈,不是很清楚)。The Great Temple內部結構如下圖:

    
圖中標號1,即為上ㄧ段敘述的四尊"門神"(開玩笑啦,哈哈,這門神也未免太帥了吧....);2為main hall;3為神廟最內部的內中堂;4為創造之神Thoth托特的禮拜堂;5則是另ㄧ個小的太陽禮拜堂。(圖片來源: 這裡)

由入口往內走,會發覺室內的空間越來越小,起因於地板的漸昇;這種相當傳統的神廟設計,概念源自於埃及太古神話,世界初始的第一塊土地,是從代表渾沌大水的Num神中所升起。Main hall的兩旁分列四尊觸及天花板的復活之神歐西里斯(Osiris)雕像,學者普遍解釋這是拉美西斯神化為歐西里斯的形象,藉由歐西里斯的庇祐與神力,法老得以從死亡裡重生。


(※The main hall)

四周牆壁上則刻著許多著名的戰役,包括赫赫有名的卡德墟之役,還有其他與西台(今土耳其)、努比亞、利比亞、敘利亞等國交戰的畫面(如下圖)。


(※The main hall 東邊牆上其中一幅)

往內一個較小的廳壁上,都是法老與皇后向神明祭獻的場景;其中有刻劃兩人搭乘阿蒙和Ra-Horakthy(隼頭人身,頭頂日盤,是何露斯Horus與拉Ra神的綜合體)神船,航向光明永生的景象,非常貼切地表達出埃及人的人生與宗教觀(將補述於之後國王谷的部分)。小廳連接三道門,其中一到通往神廟最內部的內中堂(圖中3),堂內有小型祭壇, 壁龕裡四尊雕像(下圖),將法老與三位新王國時期代表不同城市的神並列。



由左至右分別是孟菲斯的卜塔神(Ptah,創造與工藝之神)、底比斯(Thebes,即現在的盧克索Luxor)的阿蒙拉(Amun-Ra)、拉美西斯本人,以其赫里歐波利斯(Heliopolis)的Ra-Horakthy。

神廟的軸心在最初建造時經過精心設計,一年只有春分與秋分兩天(另有說法是每年的2月21日與10月21日),由東方升起,穿過入口及長廊射入這隱密內堂的陽光,能照亮卜塔神雕以外的三尊雕像;卜塔又稱為黑暗之神,所以終年楚於黑暗之中。如今因為位置遷移的關係,這樣配合天文曆法的建築設計已經不再精確,如果筆者的資訊無誤,現在陽光穿抵內中堂的日子是晚了一天。學者總是認為拉美西斯二世把自己與其他三神並列 未免太過於自大自傲,彷彿自己也是神祉一樣;我自己卻想替他開脫,以為這是拉美西斯期許自己創造之力源源不絕,期許與眾神之神阿蒙守護國家,盼埃及永如朝生的太陽(Ra-Horakthy代表的意義)。目前尚無人能斷定法老此舉真正的用意,但是此神壇,包括整個Abu Simbel的設計據聞皆出自拉美西斯之手,不得不讓人讚嘆佩服古埃及天文曆法與建築技術的完美搭配,以及那位可以稱得上是傑出建築師的拉美西斯二世大帝。

由於神廟內不允許照相(local guide說的),因此這篇許多照片均取用自他人的網頁,特此說明。最後來一張Betty小姐照的,「法老王的足下世界」。


下一篇將敘述The Temple of Hathor
本篇參考網址:http://www.touregypt.net/featurestories/abusimbel.htm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bu Simbel阿布辛貝:An unforgotten wonderland(一)。

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是此趟埃及之行我最盼望看的點之一。重溫一下埃及地圖可以發現Abu Simbel 位於之前提過Nasser湖的最南方,那兒已經是埃及與蘇丹的國界。JACQ的書裡描述了年輕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第一次與Abu Simbel的邂逅,那個「金色小海灣,充滿了神蹟的美麗地方」,愛之女神--哈托爾Hathor的土地,讓法老念念不忘的努比亞天堂。以致於後來拉美西斯二世設計藍圖,派遣自願工匠隊前往Abu Simbel鑿山壁建成這一大一小兩座不僅是聞名世界,更是流傳萬世的神廟。



先來說說去Abu Simbel的經過吧!我跟Betty這趟Abu Simbel之行可說得上是曲折二字可以形容。一般遊客要到阿布辛貝,通常是夜宿Aswan然後清晨四點由Aswan坐小飛機前往;沒錯,我們也是在Aswan停留,早在到達飯店的時候,local leader就說明接下來在Aswan以及隔天去阿布辛貝都是自由參加行程,而參加自由行程意味著「團費不支援,請額外付費」。額外付費就額外付費,總不能千里迢迢、坐火車坐的腰酸背痛來到埃及南方卻什麼都沒看到,幸好我們兩個人的「窮學生」身分可以節省一些門票錢(這對去埃及自助旅行很重要喔!幾乎在所有參觀地,只要亮出國際學生證,門票費當場少了近二分之一),於是我們快樂地去上幾篇敘述的景點參觀,並且吃了一頓傳統的努比亞晚餐。

但是提到去Abu Simbel的花費,可就讓人躊躇不前了:搭飛機來回包含門票以及講解的費用是900埃镑,約90英鎊左右(即約5400台幣),不管換成哪種幣制,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大開銷,因為當初來時所換的埃镑其實不多,而900埃磅可以說是好幾晚的晚餐費用。跟Betty一再討論之後原本決定不去了(幸好沒有在這時候放棄),可是又很不甘心,所以很不好意思地問local leader,有沒有其他比較省錢的方式?(Because we're students, we're very poor)答案是「有的」──搭車去,而且搭車還分為兩個人雇一輛包車或是跟其他人合撘一輛車,合搭車當然又更便宜啦!於是我們各花了300埃磅(應該沒記錯,這個價錢),凌晨三點多起床,提著飯店準備的早餐盒坐上小箱型車。小箱型車載了我跟Betty之後又跑去好多地方載別的人,真的是"接"的過程就花了好久的時間,雖然沒有精確計時,我強烈懷疑3個小時的車程大概有一個小時花在Aswan旅館區。

非洲大陸夜晚的寒意於黎明前達到高峰,然而天邊將要消失的星子看來是格外亮眼。我一面打著哆嗦一面以龜速來到車上,除了身上穿著一層又一層的衣物,還把幾個小時前的傍晚,在Aswan市集上討價還價好久買來的阿拉伯傳統圍巾披在身上當毯子(因為滿大件的,又厚),然後跟Betty有一句沒一句地聊,或是打瞌睡。漫長的車程、漫長的等待,終於新生朝陽的光暈輕觸眼皮,撐開睡眼看一條筆直的柏油路將沙地一分為二,無數的車輛駛往同一個方向像要追逐日光,而光束的發源地,就是阿布辛貝。






(※前往Abu Simbel路上的美麗日出)

還沒有來此地以前,我不是沒有懷疑過JACQ在書裡所描述阿布辛貝的景象,太美好太平靜;我也不只質疑過一次,為何來阿布辛貝就得辛辛苦苦半夜摸黑出發,難道就只為了清晨拂曉,目眩於納瑟湖上變換無方的萬頃波光,或是膜拜彷彿接受太陽之神禮讚的四座巨大法老雕像?

※清晨的納瑟湖畔

等擠過重重人牆,終於來到峭壁旁湖之畔,才赫然感覺這一趟來程三個多小時奔波的疲累,早已經臣服在拉美西斯二世腳下。

外邊購票處擠滿了人,可謂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Local leader 出發前告訴我們,買了票以後就到票亭隔壁,那裡有專門分派解說員的辦公室,跟解說員會合後就可以進去參觀了。可是Betty跟我等了又等,每個人看起來都不像解說員又都很忙,沒空"招呼"我們,於是我們決定自己進去參觀,然後把解說費回收。 誰知如意算盤沒打響,卻先鬧出笑話。找來找去找不到大門入口,往人比較少的地方走去發現有柵門,還很高興地以為這就是入口,正高興地要從柵門走進去時,兩人被警衛攔了下來;警衛看起來年輕可是英文不太好,比手畫腳一陣子以後又被請回原來買票的地方,羞愧之下只好乖乖跟著人潮走。還好這一跟就跟對啦!只見前方50公尺處兩個小小柵門,所有人拼了命似的往前擠,可能是因為人太多太擠,來不及在門口收票,兩三位阿伯口裡不斷喊著「Ticket! Ticket! Ticket!」一面伸手驗票。那個語調加上場景實在太好笑了,所以後來我們三不五時模仿著說「Ticket! Ticket!」取樂。




說了那麼多,還沒說到主角。先放一張我與兩尊拉美西斯大帝坐像的"合照"(人好多,好不容易才可以靠那麼近,更近一點會更好阿......),這是四尊中的其中兩尊;可以清楚看到法老王腿旁與腿間的王室成員,而這細節,留待下次介紹。   所以預告一下,下一篇還是Abu Simbel,說不定還要寫上兩篇,沒辦法,我太愛這地方了。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還是Aswan。

未完成的方尖碑 The unfinished Obelisk 靜靜地躺在古代採石場的遺跡裡。

午後四點多(或是更晚一點?),才從湖邊歸來的我們又馬上驅車前往這個位於尼羅河畔、阿斯旺的北方花崗岩採石場;不知是不是因為行程錯開的關係,偌大的採石場只我們寥寥十人。夕陽微斜,local guide 述說著屬於這個遺跡的故事;幾個人或站或蹲,或左顧右盼,也不知道把話聽進了幾分。


(※千萬別相信照片右下方的時間,此時已經是傍晚了)

古代埃及人要製造石碑,採石匠先選定一塊優質的石頭,依照理想中的形狀在石頭上鑿出小孔,再將一根根小木樁插入小孔,澆水浸濕;木材濕的時候會膨脹,撐大石孔的縫隙,待木材乾時收縮並且從石縫間掉出來,石塊也同時被切割出。石塊採出後,還要經由不同的工匠的巧手加以磨平、打光、雕刻,哪 怕只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也都是工匠專家們的心血結晶。方尖碑是古埃及建築學上的一個重要卓越的部分,它們象徵的是古埃及信仰中太陽神--拉Ra,亦是法老王獻給太陽神的獻禮。坊間碑上面以象形文字刻滿了對神明的歌誦讚揚以及法老王的偉大事跡,成雙地被古埃及人立在神廟入口,作為法老王與上蒼神明溝通的橋樑。

這塊方尖碑如果完成了,會是古埃及史上最大的方尖碑,高達42公尺,重達1150公噸;相傳是在第十八王朝,女法老王Hatshepsut時期建造,用以與原本在卡納克大神廟Karnak Temple前的Lateran Obelisk (現在這根方尖碑在羅馬)比鄰,但是在過程中因為有裂痕,只好棄之不用。今日遊客見證的,是一個小小的,因為缺憾而未能實現的建築史的一部分。


爬越一個又一個巨大岩塊,為的就是要近距離一覽這"薄命"的方尖碑全貌;誰知在日落的光暈下,越走卻益發覺得悽涼。這樣一個在數千年前以驚人的科學、天文、醫療、建築,甚至文化揚威全世界的大國,今日連自己古老的語言也消失,更遑論一直以來無法拼湊完整的歷史。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書中提過,同樣是千年文明古國,相較之下中國古文明卻得以傳承,箇中因素雖然很多,秦始皇統一全國文字是一大主因。(在此推薦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內容記述為迎接西元2000的到來而走一趟世界古文名之旅的過程,非常的精采.......不過不是打廣告...余先生多賣幾本書我也分不到紅利...哈哈)

興衰更替,一個文明交替一個文明;古國與今人,沐浴在一樣的夕陽下。爬上至高點眼下是未完成的方尖碑嘆息著遺憾,稍遠是整個採石場無聲以對;更遠是尼羅河隱隱波光,彷若歷史的淚光。



詳盡的解說在此:The unfinished Obelisk ;還有這裡

 ********************************************************************************************************

Aswan由西岸往東岸瞭望的景緻,圖片來源網站:http://wikitravel.org/en/Aswan

找這張圖放上來是因為可以一眼看出尼羅河東岸跟西岸的差別。古埃及人遵循太陽東昇西落的自然原理,將西岸劃分為已往生者之地,活著的人多數生活在東岸,也因此自古以來尼羅河東岸的發展比較繁榮,而西岸則多半還保有相當原始的風貌。埃及南端的阿斯旺主要的居民是努比亞人Nunian,無論是膚色、外型、生活型態或飲食習慣都與埃及人不盡相同。

當晚我們搭船到西岸 努比亞村落,去享受當地努比亞的晚餐。日落以後氣溫急遽下降,我穿著薄外套,把圍巾包在頭上還是冷的發抖。河上風大吹的連船身都搖搖晃晃,黑暗中東岸璀璨的燈火與西岸內斂的沉寂產生明顯對比,我們彷彿是正要從現在回到過去,自文明返回古樸。


(※從阿斯旺往象島望去的夜景)

上了岸後又坐上很像台灣以前常見的小發財車,就是那種前座只有兩個人,後面是"露天"以堆放貨物的車子。感想變成只有「冷」一個字;這冷,持續到努比亞人的家,到屋頂吃飯,吃完飯原路回去旅館以後才解除。


(※努比亞房舍的頂樓)

晚餐的時候大家脫下鞋子赤腳在墊子上圍一圈像這樣:


採取自助式的方式拿食物;食物有之前有提到過的"烘餅"、燉豆類跟青菜(這個很好吃,有點辣但是口味獨特)、牛肉條、薯條、飯等。一餐下來感覺大家又親密了一層,主人家的小朋友也不時湊熱鬧,再加上風味特殊的食物,這個夜晚讓我至今念念不忘。




Aswan,與妳的相聚畢竟太過短暫。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斯旺(或譯亞斯文)Aswan。

Aswan 位於埃及南部大城Luxor(盧克索)南方約八十一里處,位於尼羅河東岸,在古王國時代是花崗岩的產區;舉凡神廟的樑柱到高聳入雲的方尖碑,都是產於此地。此外,Aswan 也曾經是歷史上非洲貿易的貨物集散地,因為尼羅河的水路運輸到此就被岩石所阻,所有的貨物必須在此卸貨,再由成陸路運輸工具送到內陸。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埃及這塊土地也經過歷數不清的變革,象徵古代文明的諸多遺跡還在,現代科技的成果亦一一興起,難怪Aswan總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領略她的特殊風緻。

從開羅南下阿斯旺九百公里,途中經過的都是埃及的農業省,原以為可以透過車窗欣賞當地的農村風情;不過火車在夜裡出發,為的是隔天清晨抵達Aswan,窗外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火車很悠閒地前進著,半夜的時候甚至還為了不明原因而走走停停,停留最久的一次將近一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下來,黑夜與白晝更替,倒映在車窗玻璃上的燈火人影變成了直透路旁黃土綠樹的光;意識遊走清醒與模糊之間,肌膚的感覺由剛上車時的溫暖到夜半的瑟縮寒冷,再到清晨的冷;正當全身的肌肉骨頭酸痛不已,令我大感不耐時,火車駛進Aswan車站,一看錶時候已經近午了。

(※Betty由火車內往外照,綠油油田園風光。車窗好髒-_-)

火車站前一帶局促髒亂讓人有些失望,但是此時身上背著隔夜的疲勞,一心只想著到旅館休息梳洗,對於眼前的一切也沒有多留意(也因此沒有照片證明,眾看倌請見諒)。計程車走開出市區沿途的景觀豁然開朗,遠眺還可以看到尼羅河;下榻的旅館更是倚著河畔而建,下車享受尼羅河的徐徐涼風,精神倒是好多了。


(※遠望阿斯旺)

與local leader 談好今天的行程,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往阿斯旺大水壩The Aswan hight dam 出發。這個有名的水壩,"據說"大家的國小課本裡都有(我是不太記得了啦...),因此不再贅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作稍微深入的了解。在此附上照片兩張,上圖為水壩遠觀;下圖主角是悠閒地在水壩上作日光浴的狗狗,雖然遊客一批接著一批來來去去,狗兒們依舊很瘦,看上去沒有很多人餵養的樣子。





Aswan hight dam有新舊之分,來到新壩之上可以一口氣將周圍的Nasser湖、湖中諸小島,以及舊壩一覽無遺:



此圖取材自這個網站,主要是在敘述The Temples of Philae的故事,包括神廟原本所在的小島Island of Philae,以及後來因為水壩的興建使得湖水位上升,神廟底部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時間埋在湖水裡;1960年代在國際資助下神廟被整個移到今天的所在地Agilika Island,比原本高了二十米,所以得保留原貌。整篇文章雖然長,但是很有趣,資料也很豐富,衷心堆建給對這段軼事有興趣的朋友。

既然談到The Temples of Philae,離開hight dam後就往神廟出發。要去Agilika 島只能搭船順著尼羅河到Nasser Lake,只見岸邊泊靠一艘艘約可以容納二十人的小汽艇,

旅客魚貫而上坐在船的兩梢,汽船緩緩開駛,而四周毫無遮蔽地我們將湖光水色一覽眼底。乘著湖上的風,眼嚐兩岸峭壁變化多端,姿態萬千;午後的陽光一會兒探頭一會兒躲在雲層之後,慵懶悠閒的這一段短短水路,實在是叫人難忘。





The Temple of Philae 始建於晚王國時期(約西元前四世紀),但是大部分在羅馬統治時期(約西元三世紀)完成。也許是因為如此,整個神廟頗具希臘羅馬的建築風格;雖然內有分別祭祀Hathor哈托爾女神、Isis伊西斯女神,以及Osiris毆西里斯神(古埃及信仰中的復活之神 ※註)的小殿堂;牆上壁雕壁畫也多是傳統埃及宗教的畫面,許多小地方卻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十字記號。下圖為神廟的外牆,凹雕刻的是Isis以及Horus何露斯的壁畫,內牆浮雕跟廊柱則是Osiris與Isis的故事還有象形文字。



這個景點照例觀光客很多,走到神廟內堂的時候真的是非常擁擠,更無法好好仔細觀賞壁畫石雕。不過後來我"逃"出內殿,發現湖邊的棕梠樹搖曳生姿,和藍色的湖水,土黃的建築搭配起來,竟也有另一番嫵媚風情。


※古埃及宗教諸神請參照這個網址,其內不僅有每個神祇的介紹,更有古埃及神話故事,可以幫助了解埃及宗教文化。筆者大推。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開羅Cairo:博物館與金字塔。

先來說說Cairo Museum開羅博物館。清晨八點多,小箱型車把我們載到熱鬧的城區,越接近目的地,目舉越多路邊一個個手持步槍的士兵以及警察,就越有身為「觀光客」得自覺。不明內情的人會覺得這種排場也未免過於「重裝備」,但是回溯到1997年十一月,ㄧ大群突然現身女法老神廟Queen Hatshepsut前的恐怖份子持槍掃射大批遊客,使得這個古文明聖地血染現代陰謀政爭,埃及政府便小心翼翼安排大批軍警駐進各觀光聖地以及交通要塞,為恐又出了什麼亂子打擊國家形象以及觀光收入。嗯,是有點扯遠了。總之我們的小箱型車在一輛又一輛的大型遊覽車之間殺出重圍,最後在牆邊停下,一團十個人的"迷你團"得以擠身人潮已經過於蜂擁的博物館入口。



博物館的門面就如上圖所示,只是多了些黃色的沙塵(沒辦法,有沙漠嘛....)。開羅博物館是世上知名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無數古埃及文物,是每位到埃及的遊客的必到之處。入口處先來一幅巨大地圖,讓眾人對埃及的地理跟歷史有粗略的了解,這也是各家導遊會讓遊客停留然後講解的地方,所以總是擠滿了人。再往內走可以看到博物館共分兩層,第一層展出的是從古王國到羅馬統治時期的古物,多數為大型石像,石棺,石刻壁雕等,小型的人面獅身像以及小金字塔也可以在這層看到。往上走第二層是主題展示區,木乃伊,陪葬品跟一些小型的裝飾品可以在這裡看到。眾多展品中,以圖坦卡門陵墓出土的文物最引人注意;因為他迷一般的死因,金光閃閃的黃金面具跟其它飾品,讓這個展區也總是擠滿了人。我個人對圖坦卡門這位少年法老的興趣只有他短短的統治以及死因,金面具跟金項鍊無法打動我的心,我當場只覺得"這個小孩很奢侈"而已。哈哈。

我真正的目標是木乃伊展示室,這個部分需要另外購票(埃及磅20),小方斗室展示了多位著名法老三千多年歷史的木乃伊,其中包括我個人最喜歡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以及他父親賽帝一世Seti I。根據JACQ描述,「這位偉大長者的輪廓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風範,彷彿隨時會從死亡中復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目睹。下圖為開羅博物館的門票(上),以及木乃伊展示室的門票(下);門票上的木乃伊即為拉美西斯二世。這位生前據說超過180公分身高的帝王,身軀在木乃伊化後只剩約100公分(純目測,沒有實際數據),然而從木乃伊的臉部依然可以辨認出君王略為鷹勾的鼻子以及寬廣飽滿的額頭,還有殘留幾縷金黃色的秀髮,不難想像這位英明流傳萬世君王的俊挺模樣。(後來在阿布辛比勒看到那三尊巨大坐像,有一瞬間還真是看呆了)



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內,我跟Betty把每一具躺在玻璃櫃裡的木乃伊仔細看過一遍─不管是我沒有聽過名字或壓根不知道他是誰的法老─仔細地品"頭"論"足"一番以後,鑒於時間我才依依不捨的走出展示室。(這是這個旅程的第一個缺憾: 花在博物館的時間太短,只有二到三個小時)

整體而言,我滿喜歡開羅博物館的。只是它的館藏雖然多又豐富,陳設的方式卻有待改進,裝修陳舊,燈光不佳;一些古物甚至被隨便堆放在走道兩側,活像倉庫。衷心希望館方能夠重視這些小缺點而加以改善(每天賺那麼多遊客的錢都不知道哪 去了?? ),讓熱愛古埃及文物的旅客能夠自在觀賞,而看熱鬧的旅客多少也能有點收穫。

**************************************************

早上看完了木乃伊,下午就該到吉薩Giza去看那三座著名的金字塔跟人面獅身像The Sphinx。
這裡有詳盡的介紹



從左至右: Pyramid of Khufu, Pyramid of Khafre 和 Pyramid of Menkaure,分別是古王國時期 Khufu (2551-2528 BC)、Khafre (2520 - 2494 BC) 和 Menkaure (2490 - 2472 BC) 王所建。想到終於來到金字塔下,那一剎那的感動真是無以負加;抬頭仰望幾乎要聳入雲霄的塔尖,只能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讚嘆。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文明能夠造就出讓現代科學依然無法解謎的宏偉呢? 金字塔的底部都有警察在旁守衛,沒有辦法靠近,不然我真的很想很想攀上一塊底座的大石,以指尖確認石塊的溫度,親身觸碰這不朽的永恆。


這張頗有"山大王"的架式,哈哈。身後的金字塔看似很近,其實有一小段距離,世界上的事物大抵也是如此吧。

雖然不能攀爬,我們還是可以選擇付錢(多少錢我忘了)走進Khafre金字塔的內部。那一段陰暗又狹小又得全程彎著腰的過程我實在很不想贅述 ,只能描述這是個"好奇、興奮以及神秘感混雜著悶熱、呼吸不順暢跟陰暗恐懼症"的複雜感受。
這個網站(ㄧ共六頁)有詳細的圖解跟圖片當初考古學家是怎麼進入胡夫Khufu金字塔的,很有意思;有興趣的人不妨多花些時間看看。當日我們進入的以位置跟大小來看,我猜是King's chamber,因為那裡有一具石棺遺跡還有一幅人像,還有一個埃及老阿伯滔滔不絕地以阿拉伯文解釋,可是沒有人聽得懂阿拉伯文,所以只好隨便猜............雖然我個人覺得那幅人像不像古埃及法老.......

出了金字塔後,我們邊履行觀光客的義務--照相,邊觀賞金字塔周圍的風光,包括一些以騎駱駝徐來生意的小攤販以及看樣子是欺壓良民的埃及胖警察騎著攤販的駱駝來賽駱駝.........看得我興致盎然,心忖走到世界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濫用公權力的景象阿。


The Sphinx以及其神廟的地方就不再多說,因為千百年來風沙侵蝕,人面獅身已經幾乎要毀容,得以在它還尚完好前親眼目睹,幸之幸之。

當晚我們便搭夜車南下阿斯旺Aswan。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開羅Cairo :夜晚與晨昏。

兩天停留在這個號稱非洲最大的城市(如果入境跟離境頭尾兩天不算的話),白天時它給我印象是一片霧茫茫;粗略的外觀以我身處Citadel of al-Din居高臨下ㄧ望的照片為證,


陽光和自漠邊襲來的沙塵糾纏繾眷,彷彿一縷厚紗密密地壟罩著整個城市,只留建築物隱約的輪廓可見。儘管這些輪廓對比出新城區的現代化以及舊城區的古典,實際上人們日常生活的情形,還有他們活動的小巷落,則有賴旅人
們好奇的步履去發掘。




來到市區中央,會首先被紊亂的交通嚇到。大小車子來來去去川流不息也就罷了,更可怕的是埃及駕駛人習慣邊開快車邊狂按喇叭,好像慢個一秒就會被砍頭似的;在台灣的時候我已經覺得這種「按喇叭文化」夠誇張了,沒想到埃及人是有過之而不及。另ㄧ項令我歎為觀止的是他們的公車:又老又舊又髒,可是搭公車的人別無選擇還是一個接一個擠上去─比沙丁魚罐頭還擠─擠完了以後車子發動,冒出的黑煙飄進了因為沒有空調而大開的車窗,更飄在它所穿越的每條街上。身邊的同伴說,給我錢我也不坐那種公車,我深有同感;只是不懂像這樣明明不必花費鉅資就能改善的公共設施,卻沒有埃及官員想到去做;而同樣的疑問接下來不斷在剩餘的旅途中浮現。

煙塵瀰漫,吵雜,擁擠。這是白天的開羅。

回想第一次與開羅的接觸其實是在夜晚。那天我們抵達開羅機場時已過午夜,大概是因為夜深了,機場並沒有想像中雜亂;甚至落地簽也很輕易地就拿到手(本來除了十五塊美金的簽證費之外我們還準備了一點小費,想說他們如果刁難就塞錢讓他們住口,埃及的tips文化早有耳聞......)。兩張落地簽長得像郵票,只要把它們貼在護照上就可以通行。

ㄧ月底的夜風微冷,卻也吹散了白日蒸騰的迷霧。從機場到市中心的路程約四十分鐘,郊區到市區,由昏黃無語的街燈ㄧ路變成燦爛喧嚷,五光十色,開羅的夜晚似乎要比白晝親切得多。不過由於當時夜已深,車子直奔下榻的旅館沿途並沒有多作停留;直到留在埃及的最後一晚 local leader 帶我們到當地最大的Bazarrs,這才真正體驗到風奇萬種的開羅之夜。

我不清楚這個市集的正確位置在哪(汗),只知道離市中心不遠,就在ㄧ棟似乎(^^bbbb)很有名的建築物以及一個大廣場旁邊。



眼看當地人言歡談笑,或競爭生意;商家熱心地推銷物品,喲喝聲、交談聲、笑鬧聲此起彼落;而那些種類繁多,玲瑯滿目的貨品更讓外地來的遊客目不暇給,眼花撩亂:水煙、織品、香料、金的銀的水晶的器皿或飾品......如果此時小販再多說幾句好話或多吹噓幾句,你就會發現的荷包裡的銀子很奇妙地就減少了。

(親身經歷: 我曾經在同一條小街上被兩個以上的小販搭訕,用日語說"好可愛",用英語說"I love you"。他們有的年輕英俊有的是中年人,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多做一樁生意)

亞熱帶的晚風,愛熱鬧的民族性,這一夜竟讓我有置身於中台灣的錯覺。

熱情,親切,喧囂。夜晚的開羅。



要說到開羅的黃昏,我的唯一印象是旅館週邊的幾條小巷以及黃昏市場。那ㄧ天下午我們走訪市郊的金字塔然後回來城區小憩,因為當晚我們就要搭上往南開的夜車,所以得準備點食物帶上火車,尤其是礦泉水。當local leader指點我們怎麼找便利商店的時候,我跟同伴Betty根本沒有在用心聽(大概是看過金字塔以後就昏昏欲睡吧),於是出門的時候完全不分東南西北地亂闖;闖到一條又髒又黑又小的巷子,然後又是另ㄧ條又髒又黑又小的巷子,街道兩旁全是垃圾跟厚厚的沙土,迎面有時走來臉色不善又緊盯著我們看的人,走著走著都覺得會被"看布袋";更厲害的是轎車衝進來小巷跟腳踏車一起飆速,狂按喇叭,大概是想謀殺行人...........

總之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個小市場,兩人這才鬆了一口氣好奇地打量"平民市場"的雜貨。除了一些當令的蔬果之外,比較特別的是三兩步就ㄧ攤,當地人的主食"烘餅" (我不知道正確稱呼或翻譯是什麼,姑且稱之),有些還是剛出爐的看起來熱呼呼好好吃,要不是看到這些餅就擺在路邊任由塵土車煙或人的唾沫飛濺,我恐怕已經買來嚐嚐了。(事後在餐廳裡吃到這餅,證明了我的直覺,口感特別挺好吃的.........但是誰知道這些餅又是哪來的呢)

逛過市場一圈以後又"冒著生命"危險走回旅館,才發現我們兩個完全走錯了方向。先不論我是否會喜歡這個小插曲,它倒是讓我看到了開羅另一個面,這個風貌是參加豪華旅團住在五星級飯店的人很難看到的。



髒亂、混亂,卻又真實的生活剪影。黃昏的開羅。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開始這次遊埃及的雜感之前,我想先提供一些比較基本的歷史給對埃及不太熟析的朋友,因為每天千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衝著金字塔、神廟等古蹟而來,而這些古蹟所代表的正是數千年埃及的古文明,如果對古埃及沒有一點了解的話,再宏偉的神廟也只不過一堆頹頃巨大的柱子;再怎麼令人讚嘆的石雕也只不過是擁有人型外觀的石頭。

 

尼羅河所孕育出最早的文明可追溯至西元前三千一百年(3100BC )左右。這個持續數千年的高度文明共歷經了三十一個法老王朝,其中在西元前一千一百年因外族(希臘、敘利亞跟西伯來人)入侵而國勢開始衰微。西元前525年起受波斯人統治;西元前332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了這塊土地,其三百年的托勒密王朝於西元前三十一年又敗於羅馬人之手,而歸入羅馬帝國的版圖。繼波斯,希臘跟羅馬之後,西元642年伊斯蘭教徒的統治再次對埃及進行文化上、宗教上以及人種上的衝擊。因此現在的埃及人早已不是當時的埃及人,他們所用的語言文字也非承自數千年以前,而所信仰的宗教更是大大的不同。(今日回教成為埃及主要的宗教,比例約是97%的回教徒與3%的基督教徒)

 
如果把埃及歷史劃定為五千年,西元前的這三千一百年可以說是法老時代,中心先在孟斐斯(Memphis),後在底比斯 (Thebes),也就是現在的盧克索(Luxor);接下來是希臘羅馬時代,中心在亞歷山大港,最後一千年是阿拉伯時代,中心是在開羅(Cairo)(見圖)



雖然有許多考古遺址的發掘,我們對古埃及歷史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除了少數記載法老王名單的石碑或紙莎草紙文獻外,並沒有完整的文字記載。這是因為歷史上發生兩件重大的事件造成古埃及文明傳承的中斷。一是西元前四十七年當凱撒攻佔埃及後,他將亞歷山大成圖書館的七十萬圖書付之ㄧ炬,包括埃及祭司兼學者Manetho所著,赫赫有名的「埃及史」。這部「埃及史」被燒毀,實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幸好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這本書的ㄧ些內容,我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

 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沿用Manetho對埃及史的劃分,但是對許多帝王的興衰更替,以及確實的年代,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另ㄧ件是四百多年後,羅馬皇帝狄奧多斯ㄧ世禁異教,下令關閉羅馬帝國領土內所有異教神廟,包括埃及的神廟並且驅散能讀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於是古埃及人用的象形文字再無人能解讀。幸好到了十九世紀,一位自青少年時期便學習十多種東方古語的法國人弗朗索瓦商博良 (Jean-Franc,ois Champollion)破解了這一千五百年來無人能識的文字,而讓古埃及文明獲得重生。

 

約七、八年前我因緣際會之下首次讀了法國作家克里斯提昂‧賈克Christian Jacq的古埃及小說而開始對埃及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次能夠ㄧ嚐多年宿願去到那古老的國度,真的是一件比想像中還要美好的事情。

 

*此篇參考資料包括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著「千年一嘆」、在羅浮宮買的「Egypt at the Louvre」等,彭雙俊博士之「神奇發展,發展神奇──古埃及」以及埃及古物學歷史專家Michel Dewachter 所著「商博良:破解古埃及文的天才」(時報出版)。 圖片則來自行家旅遊網。以上資料若是不正確或是有任何疑問,歡迎指教。

Ally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